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2020-12-08 03:00:43李立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李立

(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重庆 401555)

一、启发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主性。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语言、情境和问题的引导为学生的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供支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的状态;二是独立思考。启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以问题为核心,但是不同的是传统课堂中的问题是封闭性的问题,学生基本上能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对思维没有推动性。启发教学法的问题是开放式的问题,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三是举一反三。传统的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记忆和模仿进行练习,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发展

考试仍然是当代教育考核的重要方式,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考试的导向下,高中生物教学以知识的传递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关注传递给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答案的标准性,关注学生在知识检验中所获得的分数,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关注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学生了解不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能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等,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问题的设计关注知识的学习忽视思维的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教师逐渐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师生互动更加广泛,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深化,但是在问题的设计大多考察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初步了解情况,考察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拥有固定答案的知识,而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上的作用,问题是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展开好奇心,有没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层次化的学习新知识,并以已掌握的新知识为支撑进一步探索未知知识的思维过程,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在问题的解答上,教师的预设过多的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偏离教师预设的思考过程,教师采用的态度总是坚决的拒绝和阻断,以预设的标准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出形式化特征

新课标下,学生主体课堂的思想不断地得到推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合作研究学习,自己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出形式化的特征,课堂气氛活跃,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也如火如荼的开展,学生的展示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乐趣。经过仔细考量,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活动形式并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没有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一些教师只是为了热闹而热闹,学生很活跃,却没有内容的深层次探究,在课时结束后,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教学内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等,课堂教学效率呈现出低效性。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教学法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问题情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问题是存在于情境中的,通过熟悉的情境为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链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人患急性肠炎的时候,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的成分就含有葡萄糖,为什么?如果用蔗糖代替葡萄糖,可不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糖类知识的困惑,这就启发学生展开了关于单糖和二糖的学习。然后,通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取,为什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了多糖的学习。再次,通过“有人认为,吃糖过多或吃的过饱,即使吃肥肉也容易引起肥胖,你认为对吗?”来引导学生学习细胞中的脂质。这样的课堂中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内容,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的自主性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功能,利用实验的直观性,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列举物质引导学生猜测这些物质能不能通过?物质跨膜的方式一样吗?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笨、乙醇、甘油、葡萄糖、氨基酸等;然后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小分子物质跨膜的方式和运输的方向,以葡萄糖作为案例进行演示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开启新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学习是相对抽象的,学生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机体内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知识的学习就只能是机械的学习。通过实验将抽象的现象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抽象问题的思考提供感性经验,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解读不同物质的运输过程,进行自主学习。

(三)通过生动的语言,化深奥为浅显

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语言的引导将高中生物抽象深奥的概念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化为浅显容易理解的生物名词。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经验支持,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借助语言的引导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象化的语言,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知识自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