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途径

2020-12-08 03:00:43杜林茂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杜林茂

(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贵州 毕节 551600)

美术自古以来就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庭院设计、图片构图、服装搭配等等都离不开美术艺术。日升日落、花开花谢都是自然的美,而美术作品往往可以通过普普通通的表现载体呈现出我们对艺术的升华,画面并非单纯的画面,其内涵需要我们理解鉴赏,美术鉴赏就是引导学生开展自身审美活动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

一、科学有效制定教学计划,积极展开美术鉴赏教学

在鉴别真伪的情况下,去开拓艺术扩展视野。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感受和判断,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活动。假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术语,或者直接使用教材语句,将本来可以生动有趣,愉快轻松的美术欣赏课,变成深奥难懂的专业课题研究,这就背离了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美术鉴赏的教学目的,学生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和满足,并最终导致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丧失殆尽。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融会贯通,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又要避免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偏离鉴赏教育的轨道。

二、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由于现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可能有那种教学方式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但如何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有规律可循,有相对稳定性和系统性,理论化模式优化探索,对于现代生活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无疑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追根溯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历史与文化底蕴。必须从情感角度去理解创造者表达的心境与情境,首于眼界,重于心境。当然理论知识和前期的指导也很重要。眼光要从大量,多年的经验中积累。还要知晓相关的文化内容,典故。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生活中的艺术,领略多种艺术表现的魅力,对于美术欣赏的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便知道了该怎样来欣赏一幅作品,我们应该摒除那些限制我们的条条框框,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加以描述。但是在我们欣赏作品时应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因为优秀艺术作品饱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或人们普遍的感情、理想和情绪,甚至于艺术家的表现方式或手法,都流露出作者的生活度。所以我们的美术欣赏必然要建立在了解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美术作品更好的欣赏。揣度艺术家所要通过作品表达的价值观。揣度艺术家所要通过作品表达的价值观,是美术欣赏的升华和精髓。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这也就是指让我们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鉴赏教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技术支持。当今社会将多媒体应用到中职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营造良好全面的艺术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生动,突破美术鉴赏的空间、地域无限可能性。同时促进课堂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制作视频、幻灯片等结合教学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教材和地方民族特色融合,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也可以从“厚学”知道学习。同时可以观看纪录片,很多纪录片中会帮助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广泛阅读会更好,一本书再好读一千遍也只是这一本书的观点,没有选择性和对比性。更不能让自己形成鲜明的观点。鉴赏力的高低不光是指你能否好清好坏,更重要的是你能说出自己鲜明的观点,独树一帜的论点,和旁征博引的论据。例如,利用当地夜郎西,引经据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意境,并对幻灯片进行鉴赏。

总而言之,丰富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其美术鉴赏的深度。深度的美术鉴赏既要依赖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要依赖教师课堂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中职美术鉴赏课程是在美术课程“欣赏”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延伸,培养中职学生审美感知力,并在职业技能方面得到提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方式,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线条之美、色彩之美、蕴含的情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