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天津 300000)
新课改的提出,明确了中学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学习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美术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思考、操作空间。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不断发展。中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积极地采取信息技术,能够达到改进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美术作品的全貌,加强学生对美术内涵的掌握。另外,将与美术有关的信息资源整合进中学课堂,能够提高课堂活力、拓展维度,而且有助于学生提升查找、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学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考虑信息技术对学生美术素养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许多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美术观念和对美术的敬畏,见到网络上若干名画被恶搞的糟糕图片只觉得搞笑。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对比名画与恶搞图片,纠正学生对待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首先要明确美术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原则:一是教学的广泛性和融合性,信息技术拓宽了美术学科的授课内容,借助互联网收集信息能够呈现出更加丰富、全面的学科内涵,并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教学的深度和实用性,通过动画、图片等多种方式的展示,能够让学生产生具体的印象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接触更加新颖、前沿的美术作品、概念和应用,增强了学科教育的实用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美术框架,并能够运用简单的美术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学美术教学产生的影响,中学美术课程形成了更加高效的创新模式。从教学内容横向层面来讲,教师要主动挖掘教材,借助网络收集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中展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纵向层面来讲,教师要善于用视频、音乐等手段辅助教学,更加全面生动地再现作品内容,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总之,美术教师要秉持学生未课堂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的整合实现因材施教、深度教学、素质教学。
每位学生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对绘画等美术内容也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展开论述,不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一板一眼的专业名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单一的讲与练无法让学生充分领会学科精神,致使学生将美术看做难懂、难学、难会的学科,不敢尝试创造。美术课堂引进信息技术,能够革除这种弊端,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启美术之旅、解读美术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和探索中来。
以《美术是创造性劳动》这以单元中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先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自己最喜爱的动画角色以及其对应的生活原型,之后再借助多媒体播放几个动画小短片,调动班级气氛。之后,教师可以放出几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经过画师加工后的事物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巨大对比,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探索欲。
信息技术的特征在于其内容新颖丰富,教师合理地借助网络,不仅能够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达到补充拓展教学的作用,而且能够与美术界前沿知识、社会时事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以《广而告之》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几个电影短片,例如《霍元甲》、《当幸福来敲门》等,让看过这些电影的学生举手。之后教师再展示出对应的海报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对应哪部电影。以电影片段和猜一猜环节作导入,能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影海报的元素,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过去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讲解完主要知识后,便让学生进行模仿和自主练习,通常情况下课堂氛围是安静而又沉闷的。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让美术课堂变得灵动、活跃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恰当位置播放相关视频,或是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播放背景音乐,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美术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拘泥于静态的绘画创作。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摩,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如语言表达、表演话剧等方式来诠释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维转化能力。
例如,在《富有活力的运动会》这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期回顾运动会精彩时刻的美术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摄像头下学生挥洒汗水的图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和辅助学生将这些图片加上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制作成PPT类型的视频。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国家和国际赛事中出现的吉祥物和标志,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模仿制作,在交流协作下绘制班级运动会徽章。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有效带动了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中学美术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是实现新时代义务教学阶段目标的必要举措。美术教师要充分领会信息技术的内涵,挖掘和掌握信息技术同中学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学生现状将二者巧妙地融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