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导游业务》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必修课,也是学生获取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目,是把导游服务理论运用到导游工作之中,并指导导游工作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在四种课堂的开展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学校教育中,第一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必须向第一课堂要质量。
《导游业务》课程自2015 年来开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2018 年进行考试方法改革,不断地向课堂要质量。2016 年被评为辽宁理工职业学院首批精品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我们依据高职教学特点“必须、够用”的原则,根据充分企业调研,从选择典型岗位及其工作过程分析,然后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把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模块、八个项目和30个具体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常见的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之外,还结合我校所在城市—锦州的本土资源进行情景教学。具体包括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案例教学法、情景辩论教学法、情景现场教学法等方法。
《导游业务》课程一直在探索考试改革,于本学期正式开始实施考试方法改革,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全面考核,能使学生具备各种导游实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熟练掌握导游带团技巧,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导游资格证过级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增加阶段考核环节,依据全国导游资格证面试要求和内容,分为三阶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分别为“自选导游词讲解”“抽选导游词讲解”“应变能力”。阶段考试共30 分。
第二,平时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发言/出勤等)占20 分。
最后,期末闭卷考核内容以近三年导游资格考试的真题为主,题型与本年导游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试卷由原来的60 分转为50 分。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里,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大学生专业社团、大学生综合社团,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
2018 年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了大学生导游服务社团,成立的目的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补充导游业务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导游资格证过级率。
社团活动不仅包括校外实训—导游白沙湾和笔架山,还有导游词讲解、全国导游资格证大纲解读、模拟面试培训、旅行社产品设计、导游突发与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内容,使专业社团与课程相结合,更好发挥其辅助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
活动有现场导游,有抽签竞赛,也有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旅行社产品设计,召开产品设计发明会,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指导教师通过丰富的导游经验倾囊相受,学生认真参与学到真才实学。
第三课堂是指顶岗实习课堂,大学生直接到专业对口的现场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学生在第三课堂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习教学环节,使学生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行业情况,增强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与改革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并培养协调人际关系、学会团体协作,提高今后就业的适应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旅行社管理方向一直以来都是与沈阳的国际大社合作,包括沈阳青年国际旅行社、辽宁海陆航国际旅行社、辽宁康辉国际旅行社、辽宁中辽国际旅行社等,提供的岗位包括出境领队、国内导游、计调、前台、销售等。
在学生实习前强调实习管理纪律要求,制定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实习成绩考核等相关制度。
第四课堂是网络课堂,积极利用专业网络资源,使网络资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文化工具,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具之一。信息化时代,离不开网络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导游业务》课程是我校首批精品课程,目前已录制14 个核心内容网络视频,学生可以登陆学校官网进行核心课程自主学习。
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5 年开展云课堂项目,目的是加强导游培训工作,提升导游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组织导游人员学习。全国“云课堂”课程主要采取视频“微课程”形式,每个课程约15-20 分钟,针对导游工作知识点、能力点等,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导游业务》课程通过四种课堂的教学,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形式更为多样,学生学习导游知识兴趣日渐浓厚,下一步研究的是如何在纵向上加强四种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有很多的潜在空间需要去拓展,值得一线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究,从而培养出更多导游业务知识扎实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