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龄单身女性婚配困境探析

2020-12-08 09:30郭溢吕世辰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大龄单身群体

郭溢 吕世辰

(1.2.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进入转型期,个体化趋势的加强让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地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参与到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扮演了丰富的社会角色,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提高了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但是,综合素质在上升的女性群体却在婚配方面陷入了困境,甚至催生了“剩女”现象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处于长期失调的状况,婚配年龄的男性数量要远多于女性,存在着大量的大龄单身男性群体。这就引起了我们的疑问,站在女性的视角来看,在并不缺少适龄男性的情况下,人在女性群体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何还会出现数量庞大的大龄单身女性群体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展开研究。

一、城市大龄单身女性的特点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社会流动性也在增强,正在向着个体享有更多自由与风险的个体化社会变迁。大量的女性的自我意识得到提升,女性地位的崛起十分快速,对待婚姻也更为慎重,不再完全的遵循传统规范,甚至是争取在公共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城市大龄单身女性群体通常都是拥有较高的学历、较好的工作、较优的外貌等“好条件”,但难以找到满意的婚配对象。

常见的大龄单身女性类型有以下特点:

(一)思想较为传统。思想传统的女性并不代表一定是“好嫁”的,中国有这样的一句民谣: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类型的女性主要是希望寻求到可以给自己依靠的男性为配偶,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占有相对自己而言绝对的优势。

用择偶梯度理论来解释,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里,遵循着一种“男强女弱”的婚姻匹配原则。如果我们将男性以婚姻市场的条件为准则做层次分类,从高到低分别为A、B、C、D,将女性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分为A、B、C、D 四个层次。在中国的婚配体系中,A 层次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B 层次的女性,B 层次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C 层次的女性,C 层次的男性更倾向于选择D 层次的女性。这样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D 层次的男性与A 层次的女性被“剩”了下来,但处于这两个层次的男性与女性又不愿意进行婚配,这是最为极端的一种婚配困境。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学历水平、职业技能都在不断提高,故而在择偶时的条件也会相应提高,选择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优质男性难度也就在无形中增加了。

(二)性格较为强势。A类型的女性并不甘心遵循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而是具有很强事业心、上进心的女强人,对于个人的感情问题并不过分关注或是难以寻找到与自己思想、性格契合的男性。

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因为自己生理性别的男女之分,会被期望能够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符合,也就是能满足社会相对应一个人性别角色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期待。传统思想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更多是承担家务的照顾者的角色,一旦女性想要进行突破,不愿意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就会被一部分人认为与其性别角色所应承担的期待不匹配,造成社会角色失调。所以,希望追求自己事业上成功而不只是做“主内”的家庭妇女的女强人,在择偶时是不能满足在传统文化观念土壤中滋生的社会角色期待的,从而遇到了种种择偶的困难。

(三)追求绝对的真爱。随着思想不断开放、爱情观不断更新,相较于传统意义上各方面条件匹配而结婚,这样一部分只等待纯粹的爱情来到才选择结婚的女性并不在少数。她们相信缘分与真爱,宁肯错过所谓的“最佳婚龄”也绝不愿将就。

在男性为主的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即便是社会经历了变迁、女性解放运动此起彼伏,女性的话语权力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追求解放与自由的女性们,早已摆脱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卑微,在婚姻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与主动权,而不是像男权社会中一样被动接受种种的安排。她们坚信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婚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们谋求社会上女性独立自由的话语权。

二、城市大龄单身女性婚配困境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大龄城市单身女性群体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出现,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原因

1.社会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地也会由于社会的转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注重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熟人社会”走向没落,以利益的追逐为目标的“陌生人社会”逐渐发展起来。城市中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口异质性的增加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复杂。

当情感性的初级关系为主的社会渐渐被理性化的次级关系为主的社会取代。城市中的人们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更多的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为大龄单身女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而且,由于人际关系的匿名、短暂的特点,女性想要找到心意相通的择偶对象的困难大大增加。印象管理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人们通常会展现出他想要展现给大众的形象,想要去全面、真实地了解一个不在社会大舞台上进行表演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流动也十分活跃,在务工、在经商等因素的影响下,有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有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的,还有从小城市迁移到大城市的。女性一旦想要步入婚姻的殿堂,势必要先让自己安定下来,但其一,在城市奋斗而不愿回故乡发展的女青年的户籍问题并不容易解决,而户籍问题不解决就很难真正被当地人接纳,择偶对象会在故乡和城市摇摆不定、难以抉择。其二,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一部分女性在持续攻读学位并找到工作后才能确定自己的落脚点,在不接受“异地恋”或者在“异地恋”的爱情长跑中失败,这些女性在功成名就后却往往已经被社会归入了大龄单身女性的行列。

2.妇女地位提高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婚姻观也在不断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在“男女平等”被逐渐普及的当下社会,女性群体通过接受教育、提升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任何一个行业都少不了优秀先进女性的代表。当女性不再生活在完全由“男权统治”的社会下,而是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参与到经济发展、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在公共领域逐渐增强了自己的话语权力,女性群体对女权的呼声不在湮灭在历史的长河而是体现在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实际中,能够为自己的正当利益发声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社会上对于大龄单身女性的包容也比以前要增加许多,这也为这一群体的产生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尽管也会受到不同人群的“催婚”,但总体而言,来自舆论的压力正在大大降低。

(二)个人原因

1.社会资本的利用不够充分

城市大龄单身女性的择偶标准体现了梯度效应,希望寻求的男性资源更加优秀,但想要寻找到拥有丰厚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优秀男性,关系网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资本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是一种通过“制度化的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资源的集合体。大龄单身女性群体会在提升自身的学识、自身的工作能力、自身的外貌条件等方面努力,但却很少能在自己的社会资本上努力。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可以为使用者,也就是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带来利益,但受益的程度要以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很明显,尤其当社会资本十分丰厚的大龄女性还处于单身状态时,她一定没能将自己的社会资本充分利用起来。

2.婚姻质量的需求提升

主观上说,性格较为强势的女强人大多将生活的重点都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忙碌的工作、成功的事业让她们的生活十分充实,毫不空虚。她们往往有着更强大的心志、更顽强的毅力,会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而不会拘泥于守护、等待一份感情,对于亲密关系可以满足的情感需求不会太过热衷。发展亲密关系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对于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女强人来说,工作才是她们生活的主体,在她们看来事业基础不牢固,是难以发展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的,而且发展亲密关系应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也很有可能成为她们额外的负担,加大了她们的工作强度。而一旦她们决定要发展一段稳定的、长期的亲密关系,那就必然得是一段高质量的感情生活才能令她们满意。

三、促成城市大龄单身女性成婚的思考

通过分析城市大龄单身女性群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对于该群体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宽泛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思考,如何促成城市大龄单身女性成婚,笔者主要从大龄单身女性群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拓展关系网络。单身女性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本,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在以次级关系为主的“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疏远冷漠,主动进行关系网络的突破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才可能接触到自己理想的伴侣人选。

其二,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与追求高质量的婚姻生活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寻求到其中的平衡点,多途径解决婚配困境,而不只是被动等待,单纯抱怨,直至失去信心为止。适当承担婚姻的责任并不意味着牺牲,而是人生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男女双方共同付出努力才能保证亲密关系的稳定和谐。

其三,择偶标准实际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择偶标准,男女双方只有在某一报酬交换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才有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的可能。无论何时都要谨记,付出与报酬应该是成正比的,一味索求报酬是不理性也是不利于寻求到合适伴侣的。

从社会方面考虑要促成城市大龄单身女青年婚配,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影响舆论导向,利用大众媒介更多传递对城市大龄单身女性群体的包容,引导人们对这一群体产生更多的理解,从而帮助减小这一群体所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施加的“催婚”的压力。

其二,鼓励与婚配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并对该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庞大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下,帮助积极寻求伴侣的单身女性早日寻找到符合心意的优质伴侣。

其三,通过相关规定,尽量避免女性群体在就业方面可能遭遇的性别选择问题,帮助女性群体更快更好的在职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

总而言之,大龄城市单身女性群体的出现有其背景原因所在,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对大龄城市单身女性群体而言,变被动为主动是摆脱婚配困境的中心思想;对社会而言,需要给予女性群体多一些关注和理解,规范与婚配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帮助大龄城市单身女性群体摆脱婚配困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大龄单身群体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大龄女也该有春天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大龄海蟾蜍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大龄新妈瘦身也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