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作用探究

2020-12-08 09:30仉雅琼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仉雅琼

(天津商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天津 30013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纲要》首次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直接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文明意识的现代人。

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是思政工作的重要部分,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往、日常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和障碍,引导学生在进取中培养自信,在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说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及具有引领和保障作用的环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两课”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两课”教学在高校作为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是别的课程和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但在校大学生普遍对自己所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所不满,矛盾主要集中在教材和授课内容上。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大学生,对于“两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是非常认可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就更希望能听到高质量的具有启发性的授课内容,而现有的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和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授课方式也没有创新,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马列原著的经典,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以至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感到枯燥。

(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高校在校生的学分获取,多以理论授课和闭卷考试为主,与国际知名高校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缺少动手课程和实践学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容易死读书,读死书,思维受限,给思政工作者的教育沟通工作以及带领学生创新实践带来很大障碍。高校的育人体系,应该是一个大轮盘,这个轮盘上的每一个部件都要及时检修并添加润滑油,才能保障轮盘的高效运转。课改虽然与教学环节主要挂钩,但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所以课改迫在眉睫。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升的措施

(一)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高校党委应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坚持做到党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推动形成学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应切实承担起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力度深化思政课改革,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各学院党委应落实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加速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作用

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学校的第一课程、第一学科,做好加强育人主渠道。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针对学生关注疑难、热点问题,组织专项调研、进行集体备课、强化集体攻关。加强重点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品牌。健全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快高校课程改革,增加实践学分,督促理论课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创新授课形式,更好地提起学生兴趣。积极推进新媒体教学,尝试把课堂延伸到网上,延伸到学生的手机里,将闭卷考试改革为论文答辩、调研报告等考查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使学生在思政课中感受马列原著的精髓所在,启发学生将学习感悟融入生活,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目标,发挥探索和创新精神,在学生集体和群体中营造优良的学业和创新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引领带动功能,夯实思政课理论基础。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课程思政”体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拓展“课程思政”创新研究平台,集中力量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示范课堂,选树先进教师典型,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促进各类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增强思政课实践性,将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着力建设学生思政课实训基地。重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分制度,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融理论讲授、现场教学、参观体验、志愿服务为一体,打造高质量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课。不断提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质量,多样化开展国情考察、理论宣讲、经济调研、环保支农、支教帮扶等活动,着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育人作用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突出做好学生党员和团学干部的培养、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和培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加强党对学校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团,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指导,着力培养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学生骨干,把广大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深化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社团铸魂工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吸引力和引导性。增强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和校风学风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建设,营造优良的思政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将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社团作为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每个学生理论社团配备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带领学生开展理论研究,引导广大学生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四)进一步探索社会、高校、家庭三结合育人模式

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需要更有力的平台,就需要政府和用人单位合力加大资源投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课改相结合,大力发掘创新创业进企业和公益实践、勤工助学实践、针对性专业就业实习等适应新时代大学生需要的育人模式。领导干部要深入学生班级、宿舍,带头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和掌握所联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情况,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鼓励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模式创新,调整家庭教育氛围和理念,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专业学习、家庭情况、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使学校的创新探索得以顺利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只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更应该是全社会统一配合的一项大工程,以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大工程,首先要确保思政教育队伍人才的培养,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着力提升思政队伍整体素质。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授课水平,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开展思政课教师长期培训和年度集中培训,通过专题理论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基地实践等方式,优化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举措、丰富培养资源、压实培养责任,每三年一个轮次,实现思政课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搭建辅导员学习科研工作平台,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着力打造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完善队伍建设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以考促建,以评促建,让大家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培养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相信会对高校育人体系的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国家培育出更多优秀的高学历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