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贵州省镇宁民族中学,贵州 镇宁 561200)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师们开始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进,以便能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的前提。下面就从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相较于过去更加丰富,维度有所提升,从过去的三维教学目标提升至五维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的五维教学目标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要想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首先就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把关,让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更加充分的作用。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有意围绕着五个维度,将教材中的内容更好地串联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这五个维度的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大都以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等为教学目标,但是在新课标提出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教师越来越看重核心素养,并让教学目标也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靠拢。以《五四爱国运动》为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包括唯物史观,要求学生能够记住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还包括时空观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来发现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还包括史料实证,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外史料,分析史料来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培养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历史解释,认识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最后包括家国情怀,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思想。
高中历史知识点体系更加庞杂,重点和难点更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突出重点难点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同时能够在学科相关能力上获得提升。以甲午海战和八国联军的相关章节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围绕核心素养突出重点难点。比如,《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历史评价等,这些重点难点在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容易出现混乱,导致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应当围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多个维度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再比如,在进行辛亥革命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应当针对辛亥革命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如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等,这些都是重点内容,教师可以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这些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来互相提问,共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彼此的不足,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也是高中历史教师需要进行的教学程序之一,尤其在新课标推行至今,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的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认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当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本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科学的部署,对教学方法进行更为准确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比如,在进行《五四爱国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五四运动的内容进行如下划分:五四前夜、五四现场、五四感悟。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不同的部分进行学习,分类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五四运动的整个流程,还能在通过归纳总结,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这也正是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入课外史料,让学生学习,让史料成为教材的补充,同时让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体会更加全面。
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高中历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当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教学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不光要注重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本文简单阐述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并围绕核心素养的五个不同维度,结合实例提出了几点教学设计的建议,希望对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