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成林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小学,四川 盐源 615700)
数学因其逻辑严密,成为大家心目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小学生感性思维力较强,抽象思维力较弱,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小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较弱,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面对他们的这个特点,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常常会运用类比教学方法,把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引向另一个知识点,学会新的内容,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会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法运用得好,学生懂得迁移,可以触类旁通,运用得不好,学生只会死搬硬套。
人们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我认为“授人以渔”不如帮助他们培养一种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则可以使其面对问题更加自信灵活。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类比教学法就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思维时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抓住两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由学生熟悉的一个知识点延伸到另一个新的知识点上去。类比法在大众认知的活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发明都取决于类比法的手法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法是我们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看清其本质,真正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结构系统。只有建构了自己清晰有序的逻辑思维结构系统,他们在运用时才能举一反三。
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概念的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教学新的定理定律,必须让学生先弄清楚它的基本概念,否则就他们就不可能正确运用它。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或生活情境来进行类比,让学生感觉熟悉亲切。有了这样的铺垫,他们就会消除畏难心理,主动探索新知识。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面积”这个概念时,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我们的课桌、书本的平面,并让他们自己想想这些平面由什么组成的。“面积”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觉得很难,而且这个概念如果理解不清楚,后面在计算时他们就把周长与面积混为一谈了。对我的话,刚开始学生感觉很蒙,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红色粉笔一点一点给涂上,最后就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看着这个学生明白了我们的这些平面由一个个的小点组成的,我们如果能计算出多少个小点,那我们就知道这个物体有多大了。那么我们的面积就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学习新知时,我们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做好迁移,为学生架起一座新旧知识的桥梁。比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知道它比较抽象,学生往往感到不易理解,为了学生便于学习掌握,弄清楚里面的工程总量、工程时间、工作效率,在教学开始时,首先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练习:
1.说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的关系。
2.修一段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 天,甲队每天修几分之几?
3.修一段公路,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 天,乙队每天修几分之几?
4.修一段60 千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 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 天,如果两队同时修,几天可完成?
第(4)题解答完后,再说明其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60÷ (60÷20 +60 ÷30)=12(天)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这样,通过复习准备,唤起学生的旧知,为新知的构建做好铺垫。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新知的学习。
工程问题应用题:“修一座桥,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 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45 天,如果两队同时修需要几天可完成?”我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分别讨论:这道题与前面的这道题是否属于同一类型,我们可不可以用前面总结出来的公式来计算?这道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已知的有什么条件?总量的具体数量不知道,可把它看作是什么?甲队的工作效率用什么表示?乙队的工作效率呢?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和怎么求?在这样的思考中,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用旧知进行解题,实现了知识的类比和迁移。1÷(1/30+1/45)=18(天)。解答完后,再让学生对比分析,如果去掉总量“60 千米”,那么前后两道题的变化量和不变量都一样。所以,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公式:工作总量(用单位1 表示) ÷ 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什么是思维定势,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思维定势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指我们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活动方向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定势具有两面性,一面是积极的,一面是消极的。形成消极的原因是新旧知识很相似,由于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不够清楚,掌握得不牢,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因为“惯性”的作用,在学习新知识时直接利用旧知识的思维系统,把新知与旧知混为一谈,无法做出与旧知识区别的分化性反应,形成解决新问题的障碍。比如,果园里的苹果的数量比梨多2/3,则梨的数量比苹果少2/3。这种说法许多学生都会认为是正确,实则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把前后两种说法中单位“1”给弄清楚,虽然只是语序的变化,但是单位“1”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他们受到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要想让学生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把问题弄清楚,有时可以运用强烈的对比与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画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效果。
类比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降低知识难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拓宽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高效的解决问题。但我们也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