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娜
(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中心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700)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动笔墨,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的感想以及自己不同的意见等通过一些特定的文字、符号批注出来,不断思考。这是一种主动探究性阅读。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借用批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写一些笔记,不断思考、探究、理解、感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理解与感悟能力。
通常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大都活泼可爱,他们经常会对一些新事物表现出好奇,充满探究欲望,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高,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某一任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加强课堂指引。针对课堂的指引,笔者总结了两条策略。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做示范,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批注式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教师把批注式阅读的一些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早》 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备课,在备课的时候通过批注式阅读,写上自己的思考、想法等;在学生分享时,把他们的精彩发言也批注在旁边;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批注。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积极想要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把具体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告诉他们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批注:第一种方式是符号批注: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标出自己不认识的文字,划出关键句、优美句,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等等。第二种方式则是文字批注:学生用文字批注出自己的想法,总结文章的内容,评价文章的一些段落句子等。第三种方式是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联想,通过语言文章或画面表达自己对《早》的感悟。
实践是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重要的是自己可以运用而非通过教师的讲解单纯理解。实践出真知,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反复的练习中让学生熟练。学习文章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之前所讲的批注式阅读方法以及展示的资料去预习,在课本上写上批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再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感想,把学生的发言记录下来。具体分析文章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课前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疑惑来讲解。最后师生一起来总结文章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情况。
例如,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布置相应的一些任务,让学生课下预习,并且在课文中做出自己的批注。上课前,学生们也许会提出:沙漠为什么是不毛之地,绿洲是什么样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等等一些疑虑。教师就要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讲解的时候,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探究,最终解决学生的疑惑。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要组织同学们来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把自己当初预习时心里的想法与学完后自己体会、感悟进行对比,通过实际操作来更深入地理解并且完成批注式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课外拓展,让学生们在课外拓展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批注式阅读这种方法。教学的目的不是完成课堂内容,而是通过讲解内容,不断拓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甚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例如,《卧薪尝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睡觉前总是用舌头舔一下苦胆,让自己尝到苦涩的滋味,以此来提醒过往的艰难困苦,警示自己要发誓要报仇复国的故事。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拓展,利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结合多种方式去阅读一些与励志人物有关的文章,进一步理解容忍、坚持、不怕困难和刻苦励志这些词的具体含义。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课外文章要与课堂上的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一致,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应用批注式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在课外文章中写上自己的批注。
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通过让学生在课堂指引中理解,在反复练习中熟悉,在课外拓展中掌握,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有效阅读。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想要实现最理想的教学,还需要长期地去探寻。因此,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学活动中去发现、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