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蒙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关节面骨质和关节软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关节囊、韧带、肌腱和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增强。这样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伸展性和柔韧性都会得到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加强,同时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健身锻炼对肌肉的影响更明显。经过长期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供能更充分;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等等。这样肌肉会变得更发达、结实、健壮、匀称有力,收缩能力强,运动持续时间长。
健身锻炼对心脏有良好的影响。它可以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毛细血管大量增生,进而使得循环血量的增加;还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形成心脏运动性肥大,收缩搏动有力,而且会使得心脏的容积增大,脉搏输出量增加,提高了血液循环能力。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肺通气量,即每分钟呼出的空气升数。肺通气量=肺活量×呼吸频率。健身锻炼虽然会降低呼吸频率,但是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呼吸深、慢并且有节奏。健身锻炼对肺活量的增大有很大帮助。所以,即使呼吸的频率降低,但一次呼吸进出肺部的空气容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高,这样增大肺通气量,提高了呼吸效率,进而也提高了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大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环境不仅包括例如天气等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例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社会环境。
健身锻炼对适应外部环境,增强身体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长期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锻炼,能改善人体体温调节的机能,从而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防治作用。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充满着挑战,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对他人的挑战;既有个体间的竞争,也有团队间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总与成败相伴。所以,说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激发参与者追求成功的渴望,而且也能够锻炼参与者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磨练和心理调适的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幼鼠的训练发现,体力活动能有效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枕叶细胞树突侧棘增多,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加[6]。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体育锻炼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和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促进作用。
长期的体育锻炼会增强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两大系统对全身能源物质供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部的通气量,增强了心脏的泵血能力。这样氧气和其他能源物质就会伴随着血液的流动,流入脑部,以供其工作需要。只要脑部供能充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脑部的工作机能。
有研究表明,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使人欣快和镇静。有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还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滋活,使人直接感觉到舒适,产生愉快的心情。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 750 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健身运动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面对挑战、困难或危险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如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等。
健身锻炼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培养参与者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对降低焦虑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Morgan(1987)在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进行的锻炼,才能有效降低焦虑,低强度或中强度的体育锻炼并没有降低焦虑的作用。
体育锻炼过程中充满了挑战,所以当参与者完成特定的锻炼目标时,就可以提高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保持身心愉快。参加竞技类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参与者全身心的放松,改善生理机能,增加心理承受力,适应日趋紧张的社会压力,从而成为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最有效的手段。
体育与其他学科比,运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并结合体育锻炼不受空间、地域、年龄等条件局限的特点,选择适宜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