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6106)
建模教学即是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解决数学难题,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建模教学进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导小学数学时,应重视数学建模教学。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建模能力也会增强。但这就更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认真研读教材准备教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让数学建模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真真正正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自己讲解的知识学生听不懂,而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为完成目标,彻底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此时就要求教师将课本和数学建模有机结合,认真研读课本内容,明白课本当中每个章节可以渗透哪些问题,立足课本,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将小学数学的建模思想融合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这样的话,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培养起建模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1】。
教师也应该从教学内容入手,以书本出发点,设计和优化数学建模问题,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课本当中的一些例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一元函数”这一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制定实际,由于此时学生对于未知数还未有了解,所以很难看懂问题,但构建模型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它了。例如:一个水库当中有六吨水,水库每小时排出一吨水,总共需要几小时才能排完水。对于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学生当然能够立马回答出来,此时,教师再自然而然的设出未知数x,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熟悉问题理解起来也不是十分困难,同时,这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逐渐增加他们的数学建模信心。
从知识本身来看,其发展过程也是蕴含着一定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师应注重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善用数学角度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其实,从实际来看的话,计算本身也源于生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提出的。我们在学习新内容时,一般会先设立一个情景,由于情景过于抽象,学生无法了解此情景,这时他们就会应用构建模型的学习过程来完成学习。尽管构建模型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但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学习的是构建模型的方法,而并非实际问题【2】。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和实际相转化,而不是单单注重建模结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某学校修建大花坛,组织了65名学生去搬砖,其中男生每次搬八块砖,女生每次搬六块砖,男生女生各搬了四次,一共搬出了一千八百块砖,求其中的男生和女生个数。这时学生肯定会被这个问题所难倒,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解题,抓住关键词,排除无用信息,构建正确的模型。如此时的“共”,“各”都是关键词,由此,在掌握此类题目的基本模型之后,无论该题目怎样变化,学生都能抓到要点解决问题,由已知到未知,注重过程,这也能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实践出真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来讲,实践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并鼓励学生熟练应用。毕竟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听到的东西都会如过眼云烟一般忘掉,但是亲身经历过的东西,他们却很难忘记,由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之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做与之相关的跳远运动。教师让学生在操场上排起长队,依次跳远,然后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再将数据统计,估算自己的波动情况,这样学生在了解垂线段最短的这个定理的同时,还能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相关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如何用知识实践解决问题。如果经常让学生去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提高,这也是完成学生建模思想的一个关键。
总结:数学建模思想是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道关键。为此,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一定要强调学生让其反思,反复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建模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总结而出的建模思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来讲,这样的方案也是易于接受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提高,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循序渐进,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