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08 03:00:43李颖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李颖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联合村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在相对有限的音乐课堂时间里,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出来,使每个学生对学习过程都能积极地参与,主动建构知识,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文化进行很好的体验和感悟,使音乐学习的效率合理的提升呢?这就要求教师仔细分析教科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两方的互动,实现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让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使教学环节得到优化

(一)真正的成功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审美,一节课的开端是教学导入,它的重要性是: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欲望得到引发;把学生从日常经验中转移出来,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课的审美。此时的教学导入就像歌舞剧的前奏,尽管结构很短,但它可以正确地将所有人引导到音乐的特殊场景中。

(二)进行情景创设时使用多媒体。主题活动改变的条件刺激通常引起更多关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吸引也可以采用脑筋急转弯、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音乐等,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迅速从课间的兴奋中恢复过来,并快速适应课堂教学氛围。

(三)开展教学时要迅速把握住学生注意的有效时间

因为小学生在上课时有很短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这一宝贵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听,教师教,这是一种大家都知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中没有主动性,是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不足。教师努力开展教学活动40 分钟,而学生大概在下面玩了40 分钟。尽管这种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可是只有很少的学生来主动回答。有的学生的意识完全游离课堂教学之外,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我觉得“主体”就是学生要主动进行课堂学习,要主动的学习。对于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每个学生都要积极的表达出来,而且要乐于表达。对于每个问题,几乎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尤其是在音乐欣赏类中。如果教师能够收到学生的回应,那么毫无疑问,学生会善于举手说话。今天的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或思考,通常是因为他们担心老师的拒绝和指责。

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合

音乐课的音乐和相关文化集中体现了人文学科属性,在这种学习领域中学生文化素养可以得到直接增强。学生的音乐视野可以在它的帮助下得到扩大,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持续得到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因此,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和具体的音乐作品来完成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

表现音乐的手段和工具之一就是视唱曲谱,它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组成音乐知识技能的一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有必要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学生们学会了识谱,就可以发展和持续对音乐的兴趣,并且有利于他们以后加强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但是,通常在唱歌,玩耍和跳舞方面会让孩子上课兴奋,一旦学习视唱曲谱,他们就会沉默下来,出现尴尬的课堂气氛。教师在开展视唱教学时可以合理的选择一些流行歌曲,但是,不是每一首流行歌曲都适合,它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而且要具备简单的曲调。

三、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

孩子们格外注意一些新鲜的事物,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有趣的游戏中得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被唤起。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基本特征,在单调的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他们会感到遥远、死板,接受起来很费力。如果在游戏中融入知识与音乐,再通过有趣的情节和简单的故事,就会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有形象、有节奏的教学气氛,会让学生感到音乐就在自己的身边,它并不陌生。

音乐教学中一个相对乏味的阶段就是识谱教学,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去练习,比如学习了五线谱上的音高和音符的名称后,巩固练习时就可能使用游戏法。对《音乐树》这个游戏,可以在各种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水果卡片上写上乐谱,再把它们挂在树上,开始游戏时,学生每摘下一个“水果”,就要唱出它上面的音符。

四、教学评价要合理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通常包括音乐理论知识和学习唱歌的知识。唱在音乐游戏中由乐曲、表演等多个部分组成。可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音乐能力和天赋,有的学生舞蹈好,而有的学生有比较好的唱歌条件,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取长补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激励。因此,有时,评价语言看似一般,但确实具有引发学生潜能、表达思想、教授知识的关键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到教师及时的评价后,会获得满足感,能够增强自信心,还会受到鼓舞,产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并最终取得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