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复盛实验学校,重庆 401133)
近年来,各种危险事故频频发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知识分子犯罪,这就是由于他们的生命教育的理念不够强化,认识不到位。为了防止这些危险事故的再度发生,我们应当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珍爱生命的安全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传授的知识中本身就富含很多的道理,可以教给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基于这一点出发,将生命教育落实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生命教育是让学生直面生死,目的是让他们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学会积极、健康的生存,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本质为基础而提出的,不仅要让学生珍爱生命,更要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仅要关爱自己,更要懂得关心、尊重他人,不仅是对人类的关爱,还应当爱护其他物种的生命。让他们理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生理与心理,从而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挫折,确保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生命教育落实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以更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1]。
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以课本为起点,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加强生命教育的理念。小学阶段的学生阅历尚处在浅薄的阶段,他们之所以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正是因为他们的阅读量很少,缺乏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一些优秀的读物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生命,完善对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课文,适当的引入生命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教育理念。
例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一文时,学生通过对第五粒豌豆的去向以及与同伴不同的命运结局,可以了解第五粒豌豆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努力地生根,长叶,开花,它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给小女孩带去了生活的希望,使她充满快乐,勇敢地面对现实,从而战胜病魔。这就可以教育学生,应当珍爱生命,在遇到挫折时应当积极克服,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懂得花草也有生命,应当向它们学习遇到挫折顽强拼搏的精神,了解自然的同时,学会珍惜生命[2]。
阅读固然可以带给学生一些感悟,但是这些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若不加以深入探究,很容易就会忘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习作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写作是将学生的思想、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可以强化他们对于生命的了解。教师在进行评阅时,也可以更直观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了解他们当前的生命观,以便进行更好地引导。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哪些问题,我们为环境可以做一些什么贡献?在学生积极交流之后,教师可以将其布置成作文,让学生自行发挥,写一写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保护生命,明白地球母亲的发展需要全人类进行维护,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3]。
小学生正处在顽皮的阶段,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获得的感悟有时可能比课堂教学来得更加直观,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生命教育归根是心灵上的教育,教师通过语言进行引导,但是学生具体有哪些心灵上的感悟我们不得而知,因此,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感受生命教育,加深他们对于生命的认识。这种组织形式国家也十分的推崇,不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打破常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发的感受生命教育。
例如在学习《我的动物朋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小动物的观察,根据自己的认识写下与小动物间的友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小狗、兔子都可以,让他们对小动物长期的照看,体会动物们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会产生与小动物间的感情,在观察过程中还能学习到这些动物的习性,了解生命的不同,从而学会珍爱生命[4]。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与学生间应当互相尊重。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会对生命的热爱,树立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独立与自身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小小“动物园”》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将父母在家中所扮演的动物角色进行描述,并分析理由,这样可以侧面了解他们对于父母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关爱父母,激发学生对于父母的尊重,懂得亲情的宝贵,从亲人开始进行关心爱护[5]。
综上,生命教育的理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教师应当主动担负起这份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通过阅读、习作、实践与教学过程的开展,将生命教育落实到位,让学生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