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1)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深入学习贯彻“到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要指示,制定、利用、落实好政策是关键。尤其是在2019 年12 月以来疫情严重影响下,如何在政策的制定、利用、落实上采取强有力的实施办法是推动极度贫困县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要手段。
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4 年的脱贫攻坚,已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0 万,贫困发生率从10.5%下降至0.6%,实现4719 个贫困村、46 个贫困县摘帽。2019 年完成125 万户、1268 个贫困村出列,截至2020 年3 月全区还有7.65 万户24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0 个贫困村未出列,8 个贫困县未摘帽。2019 年3 月26 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区极度贫困县极度贫困村名单和极度贫困户分布的通知》(桂扶领办发〔2019〕22 号),根据贫困发生率高低确定了广西4 个极度贫困县、100 个极度贫困村名单。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和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县确定为全区极度贫困县。极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比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4 年多时间里,都安瑶族自治县累计减贫13.22 万人,2020 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5 万人,未出列贫困村65 个,贫困发生率从26.54%降至3.36%。大化瑶族自治县2019 年减贫8552 户41468 人,2020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89 户17357 人,贫困村未出列24 个,贫困发生率4.29%。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2020 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19 户7829 人,未出列贫困村10 个,贫困发生率2.02%。那坡县2019 年减贫5860 户22281 人,2020 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3 户4454 人,未出列贫困村36 个,贫困发生率2.3%。4 个极度贫困县是少数民族集聚区,显著特征是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文化落后。与2019 年完成减贫任务数据相比,2020 年预脱贫贫困人口户数、人数大幅较少,如能克服疫情的不利因素影响,全区4 个极度贫困县如期完成脱贫摘帽难度不大。
区党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并结合广西实际出台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特别是2019 年加大极度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产业扶持、就业扶持、生态扶持、低保兜底保障、社会扶贫工作保障的力度的政策,极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20 年受疫情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度缓慢,义务教育保障方面面临压力较大,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等教育扶贫政策,确保极度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需要采取有效实施办法,开展春季大劝返行动和夏季“清零”行动,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零辍学。完成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以及强化师资均衡配置等。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完成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建设任务,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符合医保规定的住院费用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90%、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把疾病预防放在更重要位置,引导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住房安全方面,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2020 年危房改造计划,对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贫困户,通过修缮加固、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杜绝贫困户住危房。饮水安全方面,对历年实施的饮水工程逐一摸排,通过适当新建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扩建、配套、改造,统筹解决季节性缺水、水质不稳定和工程维护难等突出问题,制定县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确保所有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从而确立2020 年全区脱贫攻坚基本政策。
出台资金帮扶政策,刺激产业发展,扩大就业。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按照因素法分配的基础上,根据年度资金增量情况,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总盘子中每年另安排给每个极度贫困县5000 万元以上、每个极度贫困村200 万元以上。加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每年安排每个极度贫困县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 个以上。对到极度贫困地区投资的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予每家企业不超过1000 万元、每年每家合作社不超过100 万元的贷款额度,财政全额贴息补助期限可由3 年延长至5 年。对于扶贫小额信贷到期后仍有贷款需求的极度贫困户,可按照规定给予续贷,续贷期间财政全额贴息。支持每个极度贫困县在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一项政策性农业保险。每年单列每个极度贫困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少于1000 亩。优先将极度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纳入国家跨省域调出计划等等。扶贫项目资金除了来自中央财政或自治区财政下拨之外,需要地方配套资金的,极度贫困县如何充分利用好财政策助力极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是一个重要课题。政策规定的财政资金向极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倾斜,力度全所未有。
完善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2020 年内把边民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0 元。极度贫困县剩下的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户,整户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占高,60 岁以上老人的贫困人口比例很大,对这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必须通过低保等综合保障政策进行兜底。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切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是极度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有力保障。
制定防止返贫、解决新致贫相关政策。2019 年具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2.08万户8.58 万人,边缘户3.37 万户12.4 万人。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路差,就业困难等问题必然使得今年返贫人口数据攀升,制定防止返贫、解决新致贫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干预和精准帮扶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排查和动态监测,因户因人施策,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返贫是极度贫困县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相应的政策要具备可持续性。
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加强政策创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抓好党建促扶贫,建立健全极度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制度。尽快出台关爱一线帮扶干部政策,让处在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凝心聚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完善扶贫领域容错纠错制度,让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政策,让党员干部想干,肯干。
政策红利当成贫困县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极度贫困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配合响应区市党委政府部署,主动沟通相关部门协调吃透政,同时,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担当实干,深入基层大力推进,逐项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自主权,运用好扶贫资金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问题,以脱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加强学习培训。针对极度贫困县扶贫资金使用率不高的问题,除市级相关部门指派业务骨干驻县指导,极度贫困县也可派遣财政局业务骨干到其他县学习交流,提高极度贫困县扶贫使用率,确保扶贫血液畅通。
极度贫困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等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政策实施要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稳定收入,群众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产品种植,外出务工等,其中农产品是销路问题对贫困群众收入影响巨大。贫困户、合作社种养的农产品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就要打通龙头企业,学校机关、网络电商等的渠道。全区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已达92%,疫情中网购农产品很火爆,贫困户种养的特色产品可以委托合作电商在网上进行销售。对极度贫困县而言,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制约,有能力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还是应该鼓励,外出务工收入相对较高,较稳定,而外出务工必然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财政资金应该支持学校、妇联、福利院建立宿舍、活动场地及开展文化活动。确保外出务工农户后方得到妥善安置。成立县、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管委会,用好贷款资金、贫困户的承包田地等资源。各级集体经济管委会作为贫困村土地、自然资源、农户信贷等资本管理者,同时要肩负起经营监管、资金安全和信贷风险之责。极度贫困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利用好贫困县的优质资源包括自然特色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康养资源等,规划好相关项目,建立项目库,利用扶贫资金进行项目开发;派遣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到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相应部门学习旅游项目开发经验,引进知名企业开发极度贫困县旅游资源,按照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基本模式扎实推进发展县域经济。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科学性。如全面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营养餐补助等教育惠民扶贫政策,守住教育保障底线。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搭建平台组织社会力量资助建档立卡户子女上大学,帮助建档立卡户子女申请助学贷款等。县文化部要组织文艺活动下乡宣传扶贫政策、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倡导贫困地区讲文明树新风,克服赌博等陋习,营造良好脱贫攻坚环境。宣传部门要始终牢牢把握好勤劳脱贫、发展致富精神制高点。帮扶干部要帮助贫困户做好脱贫计划,给贫困群众解读帮扶政策、指导他们利用好政策;政策引导社会援助组织帮扶无劳动力的兜底户,极度贫困县低保兜底户是单单靠低保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无劳力或残疾户占比较高,要县民政部门对接各个社会救助组织,如红十会、粤桂扶贫协作平台、广西扶贫基金会等,定期常态化地给深度贫困村改善生活条件,给困难群众提供送温暖活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贯彻落实。同时,加强村规民约制定,完善贫困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动员、吸纳乡贤邻里参与贫困村建设的决策,监督,最大限度发动贫困村群众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