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萍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教育,是现下教学阶段内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关注点在于学生学习态度和本体情绪以及自身信念等,旨在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情感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行事,借助相应的教学活动组织创设等,让学生情感迸发出来,之后在此基础上使之产生新的情感。
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层面上存在局限性特征,其难以从本质上思索问题,待人待事极易冲动,自控能力弱。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以辅助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以换位思考的形式去深入理解小学生,对学生关怀备至,要做到细心、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挖掘学生潜能,因此,更好更优的创设优质教学氛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稳步提升整体教学能效。
情感教育以渗透性特点最为见长,将其融入语文教学环节中,语文课本内含的情感便会深入学生内心,实现内化。语文情感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唤醒内心情感意识,夯实其善良、纯洁的情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一时间难以分辨是非对错,所以教师情感取向通常便成为了学生情感标杆,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位学生。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熏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挖掘出学生悟性,使其应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世界,让其内心充满阳光。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作者浓厚感情,此时便为广大小学生提供了丰富审美素材。若想使小学生慢慢的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传播美,就要通过情感教育模式去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在情感推动下不断发现生活之美,提升学生群体内在敏感性,达到陶冶情操、素养提升的目标。
文章是由字词句所构成,这些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用以传递作者情感。若想实现由浅入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抓住关键词,从而引领学生细嚼文章,不断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来深度体会,让语言感染力更上一层楼。要品味词句思想内涵,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学生情感得以全面迸发出来。
《桂林山水》文章教学,文中内含诸多比喻句和排比句,描绘了桂林山水的雄姿与绚丽,歌颂了祖国大好山河壮丽美景。“漓江的水真的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简单的一句话,便描绘出了漓江水“绿”的特点。这篇文章通过排比描写,文章层次鲜明,学生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在阅读中,孩子们会渐渐了解到语言的丰富性,同时也会体会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缘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之后在此基础上掌握情感的发展脉络,然后激发本体情感。教师要适时与学生对话,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火焰,让学生情感得以透彻释放。
《月光曲》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贝多芬的情感线索:同情—激动—激情,基于此,顺势引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缕清故事整个发展脉络,以“情”为基准点予以层层诱导,让学生去理解贝多芬创作的灵感源于对别人的同情,遇到有音乐共鸣的人而激动,在幽静环境下而产生创作激情。教师要对人物语言和人物行动以及人物心理变化等要素展开分析,而后让学生体会贝多芬的创作艰辛,继而顺势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情”、“义”这两要素充裕其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点化”,达到融化情感的目的,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们去理解文章语意和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情愫等。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和文章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华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痛斥帝国列强的强盗行为,由此激发学生内心的层次性情感,让学生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激发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教师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升腾,达到师生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设计低缓深情的导语,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如再配合适当音乐,朗诵使学生在整堂课都沉浸在失去总理的巨大悲痛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对总理无限敬仰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该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加以全面培育,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按照学生心智特点与发展现状,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和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