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孔子周游列国在河南的研学资源

2020-12-08 09:30王玉增崔晟韩清波
魅力中国 2020年21期
关键词:周游列国孔庙子路

王玉增 崔晟 韩清波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孔子(公元前551 年-公元前479 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自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孔子学说日益被神圣化,儒家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到清末废除科举,民国废除读经,孔子和儒家的地位影响,走向衰落。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孔子和儒家被全面否定和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逐渐在社会兴起,儒家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孔子周游列国的研究学术文章也在增多,孔子周游列国的民间游学活动开始出现。

孔子周游列国,是他一生的重大事件。从他自述的“三十而立”到他七十三岁去世的四十多年中,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占去其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孔子带领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到各国去宣传,与各国君主接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到处碰壁,多次厄难。但是,他联系社会,播撒仁德思想;创办教育,惠及民众;乐观自信,使命自任。孔子名扬各国,时人把他奉为惊醒世人的“木铎”,后世尊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周游列国这一段历史是孔子人生最重大的事件,一直被历代传诵。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平顶山——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 岁到68 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以当今的河南省周边游历。春秋时,地处豫东的宋国为其故国,其祖籍在今天的夏邑县。他的一生有三个时期生活在河南,足迹遍布豫东、豫西、豫北、豫南,留下了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他和弟子在中州大地上的经历,对于他们成圣成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起伏和社会的变迁,这些遗迹遗产,这些文化宝藏,都发生了及其严重的变化,尤其是在历经一百多年的异族侵略、国家战乱、社会动荡、时代劫难之后,其历史地理的变迁,其社会时代的变迁,其文化的断裂和异变,都将是我们课题的研究对象。孔子周游列国,其历史价值如何在“新时代”得以体现和运用,其时代意义、社会作用、历史影响等,这都是当今社会践行“文化自信”的创新课题,是教育变革的探究实践,是学校德育教育和传统“诗教”的融合传承,是国家推行中小学研学的特色线路,是学校开启校本建设和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

孔子周游列国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影响深远。他在这14 年间遍访列国“七十余君”,也得到了一些礼遇,但更多的是冷嘲热讽、阻挠打击、颠沛流离,其政治抱负始终未能施展。虽然历经“畏于匡、斗于蒲、离散于郑、伐树于宋、厄于陈蔡”等艰难困苦,他仍旧“知其不可而为之”,屡挫屡奋,义无反顾,在河南大地留下诸多感人的故事与传说。结合结合中小学的研学教研发展,本课题从以下方面重视和探究孔子周游列国的相关教育资源。[1]以孔子周游列国路和学科探究相融合,如和历史学科的结合,把孔子相关的春秋人物、文化遗址、历史踪迹等作为研学素材。如和地理学科结合,把孔子周游的线路图、区域地理、著名河流、物产、战场等作为研学素材。如和语文学科结合,把《论语》、《诗经》中名言、名句、典故、诗词作为研学素材。

以孔子周游列国和相关的文化景点景观相融合。如,新郑市的郑韩故城、宣圣台。汲县的孔子击磐处。卫辉市的比干庙。浚县的孔子庙、大伾山、子贡庙。濮阳市的帝丘遗址、孔悝城遗址、子路坟。长垣县的落圣庙、蘧伯玉故里。兰考县的仪封孔子请见碑。商丘市的睢县匡城、商丘古城、檀树坑、陈国故城。夏邑县的孔子还乡祠。永城市的夫子避雨处、孔庙、芒砀山、夫子崖。淮阳县的弦歌台、陈国故城。上蔡县的子路问津处、蔡国故城、孔子嗮书台、厄台。新蔡县的孔子铜像、子路问津处、子路问津台、新蔡国古城、李斯墓。浚县的子贡祠。信阳市的楚王城遗址、罗山县子路乡、子路河。叶县的桀溺墓、晒书台、圣井、问津村、叶公墓。洛阳市的周公庙、王城公园、孔子入周问礼处等等。

以孔子周游列国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跨学科等相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开设以下的研学探究的课题,如,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踪迹、遗迹、传说、故事。孔子周游列国线路上的村庄、城邑、古都、故城。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代,和孔子相关的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周游列国线路上的文庙历史及其变迁现状。孔子周游列国留下来的家族历史、宗谱调查。

以孔子周游列国和历史上河南遗留的孔庙为研学资源。孔庙,即孔子庙,是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汉代以后,各地祭孔活动延续不断,在各地逐渐建成孔庙。。

据初步调查,河南省内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还有10 多座。孔庙是孔子文化资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唐玄宗时,全国已经遍设孔庙,又称文宣王庙,不仅祭祀孔子和儒门贤哲,还兼具学校和儒学教官衙署职能。到宋明时期,孔庙设立到县一级。今天,河南孔庙遗址众多,有的得到了政府的保护,比如太康县孔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孔庙、商丘市归德府孔庙和鹿邑县孔庙大殿等,都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孔子周游列国和历史上河南遗留的儒家书院为研学资源。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某种程度上,儒学成为中国学术史的主要内容。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其倡导的经史教育和儒学发展紧密相连。北宋著名的 “四大书院”中的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在河南,规模宏大,名噪一时。河南有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据《文献通考》记载,应天府书院曾经“造舍百五十间”。此外,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知名书院,有河南扶沟的大程书院,淮阳的弦歌书院,永城的太邱书院等。

以孔子周游列国和历史上河南相关的孔子弟子文化为研学资源。《论语》《史记》等典籍明确提到的,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有颜渊、子路、子贡、冉有、宰我、子张、公良孺等人。《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受儒教祭祀,他们中的一半和河南有关,并留下历史遗迹、故事、传说等。

孔子所授弟子众多,孔子的3000 弟子中,取得杰出成就的有70 余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七十子”中虽多数是鲁国人,但70 余人中有不少是河南人,河南籍弟子接近二十位,有些弟子表现突出,深得孔子钟爱。他们在河南有祖居地、事迹、传说,甚至还有祠堂、墓葬,有些还在当地形成信俗,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如,卫国今濮阳的子路。子路,即仲由,他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如具有辩才又有商业才干的卫国人端木赐,字子贡,为孔子的事业鞠躬尽瘁,数度使孔子化险为夷。如陈国人颛孙师,字子张,开创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子张之儒”。还有具有文学才干的卫国温邑人卜商,字子夏,以及公良孺、曹卹、司马耕等贤弟子。[2]

河南的孔子周游列国研学资源虽然丰富,但市相关工作还处于自发或起步阶段。针对当下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的观念陈旧、内容贫乏等问题,借鉴儒学教育的传统经验,可以大力发展孔子周游列国的研学事业。

猜你喜欢
周游列国孔庙子路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全国孔庙知多少
周游列国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