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消费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也逐渐增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质量,关乎到旅游业健康发展[1]。基于此,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专业教学内容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文学等为一体的学科,对于学习者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对这一学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问题,加上其生源质量有待提升,继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教学难度高,不利于学生学习。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也有多年历史,但在学科建设、教育理论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以刚毕业大学生、硕士生为主,其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求[2]。具体而言,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停留在传统教学层面上,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中心,且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率偏低,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影响整体的课堂氛围,不能吸引高职学生的兴趣,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实际的情境,只有培养学生实践性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旅游管理相关工作。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理论课程相对偏多,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较少,且存在一定监管不严的问题,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浮于形式,无法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全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是客观的事实,但只要通过有效的创新教育教学,同样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能够从学生内在动力入手,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热情,配合有效的辅导、教授,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也会不断提升[3]。教师需要从思想层面上加以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对于旅游管理在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其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理念,端正学生的态度,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例如,在新生入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各类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还可以邀请校友回到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增进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认识。只有帮助学生增进旅游管理相关职业的归属感、自豪感,才能让其在具体学习中得心应手。
转变教学理念是推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教学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理念指导,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转变思路,不断学习新兴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必须能够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主体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帮助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便于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应该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模式,让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着开放型模式转变,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实践有效交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知识、技能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教师必须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多媒体技术、虚拟情境等引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提供便利[4]。
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特点,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关系到学生在旅游管理相关职业岗位中的相关能力。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第一,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建立实训基地,对教学设施进行不断完善,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物资保障;第二,应该对专业教学进行合理设置,不断调整实践教学的权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在考核中也需要注重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第二,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拓展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机会。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实践中,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满足旅游管理人才市场对相关人才输出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兴趣入手,帮助其树立职业意识;同时优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增加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为了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