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妮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在《千与千寻》中,千寻误入陌生奇幻城镇,在持续劳动中逐渐获得了“生存能力”,重新回归人类世界,此为其故事基本内容。
泡沫经济时期人类破坏自然、缺乏宗教信仰,占领自然界诸神之居所。《千与千寻》中深刻体现了诸神的零落及陷于无立足之地的状态。故事的开头,大树下有无数的神住所之石祠滚落一地。石祠滚落放置、无人照管。这样的场面既暗示了诸神居所被破坏也暗示了人类宗教信仰、信念的缺失。
《千寻》中描绘了多元诸神像。描述了人类夺取诸神住所的事情。不再信仰神的人类侵犯了神的领域,神的力量被削弱而至零落。
首先,小白失去了家园,成为零落之神。其真正的名字是尼吉哈亚米·琥珀努西,是琥珀河的神。而琥珀河被填埋后在上面建起了公寓,他失去了可以回归的家园。因为没有可以回去的居所,小白只能作为魔法使的弟子存活着。
无脸男也同样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存在。最后,无脸男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居所这件事也可以说明他是众神之一,只是始终戴着面具。从来到公共浴池的“有名的河主”同样带着面具这一点来看,众神中有些人是习惯带面具的。无脸男戴着没有脸、没有表情的面具,可以看成是一种暗喻,即原本是神但是其之后失去了神的神性而变为无脸男(无脸=神无,即神性消失)。也就是说无脸男,是神性零落消失之后变为妖怪的一种存在。
失去神之脸的无脸男,对于招待八百万众神的公共浴池而言是不速之客。虽然不被接受,他还是采用了入侵的方式进入公共浴池。
对于众神来说住所很重要。“有名的河主”来到浴池的时候,像腐神一样浑身散发着臭味,那是由于有人在他的河中丢弃了大量污染物对其造成了严重污染的缘故。千寻将河神体内的被不法投弃的自行车、垃圾等物清除之后,河神又恢复了其本来的面目。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对污染河流的愚蠢的人类行为之批判。如若将神居住所清理干净,神便会恢复神原本的姿态。
“有名的河主”留在千寻手里的泥丸在后来救了受伤而濒临死亡状态的小白。小白是河神,所以河中泥丸可以帮他解除来自钱婆婆的魔法封印。有居所便会有神力,居所被剥夺、被污染,众神便会失去神力。
公共浴池的众妖只顾着赚钱,对金钱充满了欲望。无脸男吞噬了浴池中的众妖恢复了力量,但也因为吃了包裹着欲望的浴池食物而变得邪恶。
在公共浴池中行状狂暴的无脸男,与《幽灵公主》开头出现的变成塔塔利神的野猪纳戈的样子相似,如蟑螂一般,成为被憎恨、被厌恶的最丑陋的样子。即所谓幻化成为恶灵般的存在。
无脸男吃了浴池的食物之后变得邪恶,所谓场所的性质决定着无脸男的性质。在日本神道看来,日本古代大自然中寄宿着八百万诸神。河之神、树之神、火之神、道之神、家之神等,各有河、树、火、道、家等居所决定了神的性质。神与场所(居所)的关系密切相关。同样,无脸男居于浴池,便变化为和充满欲望的浴池同性质的存在。然而走出浴池后邪恶性格消失而重新回归质朴性格。
在乘坐河上列车之后,无脸男原本轮廓清晰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至即将消失的姿态。身体是透明的、无脸意味着他是没有居所的状态。在众神生活的世界里,他成为了一个没有神颜的神。
列车里的其他乘客也都变为透明如影子般的存在,那是因为他们的居所被河水淹没,或者因为主题公园的废弃而使得周边的城镇衰退至成为废墟,也就是说都失去了容身居所。
无脸男拿出黄金给众人而获得浴池众人的欢心,受到招待。他吞噬了身边所有的物件使身体变得肥胖,因为受到崇拜而要不断增大体量和力量,极力想要恢复作为神的力量,以为可以维持这样的尊崇。话虽如此,与人们在神社里向神灵祈愿而投递钱财的状况相反,无脸男将金钱投递给人们这件事则反映了曾经作为众神之一存在的无脸男的神之零落。无脸男成为了不被需要之神,不论他是何方之神,已经成为一个不被信仰的存在。
所以,就算无脸男将身体变得肥胖也不能够填补内在的“寂寞”。连呼“寂寞”,想要吸引千寻的注意力。难道不是因为感受到被千寻尊敬而获得了作为神应有的一种内在力量吗。然而千寻并无所求,无脸男便不能持续增大能量。通过吞噬欲望而成为一个拥有消极负面能量的神,想要持续增加自己的神力能量,却为千寻所阻止。
在食用了与之前居所性质相关的食物之后,神便可以恢复原本的姿态和力量。所以,小白在吃了千寻从河之神那里得到的泥丸之后恢复了作为河神的力量。同样可能是河神的无脸男也吃了同样的泥丸。无脸男吃了泥丸之后,将象征欲望的浴池的青蛙员工及其他人员都吐了出来,走出浴池进入河中,恢复了原本质朴的模样。
但是,作为河之神的能力因为已经完全失去,所以即使吃了相关的食物也不能完全恢复,身体变得透明。身体变得透明,这是没有居所的人的特征。千寻踏进这个陌生奇幻城镇的时候,身体变得透明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里不是她应该来的地方。
千寻是从某个城镇搬迁的转学生,在还没有入住新家之前迷失在陌生的城镇,暂时失去了安身之所。在这样的城市中,如果不持续工作便没有容身之处。为了返回住所,必须夺回名字,找回“生存之力”。
不仅对众神如此,对千寻来说同样如此,为了能发挥原本的作用、保持原本的性格、能力、保存能量,场所是一个重要的所在。
小白原名为尼吉哈亚米·琥珀努西,因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也忘了自己河之神本来的样子。而当他想起琥珀这个名字的时候,便想起了自己是琥珀河之神,想起小时候千寻掉进河里救了她的事情。
千寻也被汤婆婆夺走了名字,从“千寻”成为“千”。“千寻”这个名字中汉字发挥表意文字的功能,意味着深度的无限宽广,给人温暖的印象。但一旦变成了“千”,就失去了作为名字的意义。千寻的名字是表现千寻本质的词语。“千寻”这个名字中,也含有水的深度很深这样的意义,与河流有关。正因为如此,她与河神小白才因为“爱的力量”而连接在一起。这是词与词的亲缘关系,语言的力量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关联性。因为是在一个语言支配下的魔法世界里,所以才会这样说,是经过慎重选择将相应的名字赋予登场人物的。另一方面,“千”仅表示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没有作为名字应有的意义。“千”只是“千”的一种发音,完全不具有“千寻”这种称呼所具有的意义。汉字不再发挥表意文字的作用,使意和音相背离,沦落为只作为表音文字的“千”。
当“千”恢复了“千寻”的名字时,她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找回名字就是找回原本的自己,重新找回“生存之力”,并因此回想起自己的原本的样子,从而摆脱汤婆婆的支配,获得自由。名字也是同居所一样,是能够显示神和人的本质的语言。
因此,在《千与千寻》中,和“场所”一样,“语言”也同样重要。通过不同的语言达成的约定同样重要,语言是被信任的。小白遵守了对千寻所说的“一定要救你”的约定,千寻也遵守了和汤婆婆的约定,如果赢了对赌便可以让自己的父母恢复原样,回到人类的世界。魔法因语言而成立,一旦说出口便不能再反转。所以,汤婆婆因哭喊的小少爷而分心,不小心对千寻说了可以让她工作的话之后,即便并非本意也必须订下契约。
如此看来,千与千寻是零落的诸神、千寻为了夺回住所、获取潜在生存力的一个物语。此外故事暗示着被人类掩埋的河流,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会恢复其本来的面貌。因为语言上的约定一定会兑现的,言灵之力是被确信存在的。自古以来的传说中语言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对神的信仰,而如此信赖言灵之力的千寻的故事本身,也在照叶树林文化中、或者在日本文化中成为了一种支持对诸神的信仰一般的存在了吧。
注释:
[1]文中所提照叶树林文化即为由日本人类学家提出的日本文化源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