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免疫治疗是否能够预防新增过敏原?

2020-12-08 15:44祝戎飞
关键词:尘螨安慰剂免疫治疗

祝戎飞

世界过敏组织(WAO)和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指南一致推荐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是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方式,与药物治疗相比,最显著的差别在于AIT在3~5年的疗程结束后,疗效仍然可以持续数年,即长期疗效。另外,该指南也提到AIT具有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过敏原免疫治疗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发展成为哮喘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过敏患者出现新增过敏原的概率。从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看,前者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而后者的临床证据则相对不足。

在近期的EAACI指南中,根据过敏原免疫治疗后随访的时间不同,可将现有的免疫治疗预防新增过敏原的临床研究结果分为两大类:AIT治疗结束2年以内的研究结果称为短期预防效应,AIT治疗结束2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预防效应[1]。

短期预防效应: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3项研究为低偏倚风险RCT(研究质量较高),第1项纳入有高过敏风险的婴儿进行口服尘螨(HDM)免疫治疗,发现免疫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出现致敏的婴儿比例是减少的,但是对于尘螨致敏的比例则没有差异(AIT组5.7%,安慰剂组7.8%,95%CI:-7.5~11.8,P=0.62)。第2项研究纳入桃过敏成人患者进行6个月的舌下免疫治疗(SLIT),发现37例SLIT的患者有3例出现新增过敏原,而安慰剂组17例患者没有一例出现新增过敏原。第3项研究纳入单一HDM或草花粉过敏的2~5岁儿童进行SLIT,发现出现新增HDM过敏的患儿在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的比例没有差异。另外3项中-高偏倚风险的RCT研究发现儿童和成年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后,新增过敏原的风险显著降低,其中1项研究发现SLIT治疗3年后,免疫治疗组仅4/130出现新增过敏原,而安慰剂组为23/66(OR=0.06,95%CI0.02~0.17),另一项也是SLIT治疗3年,免疫治疗组16/271(5.9%)出现新增过敏原,而安慰剂组为64/170(38%)(P<0.001)。第3项RCT研究纳入单一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进行3年皮下脱敏治疗(SCIT),发现治疗结束时,免疫治疗组无一例(0/15)新增过敏原患儿,而安慰剂组为5/14(P=0.01)。这6项RCT研究差异比较大(过敏原、治疗方式和时间等),研究结论也不一致。Meta分析显示AIT可以降低新增过敏原的概率(RR=0.33,95%CI:0.12~0.93)。但是进一步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去掉2个高风险偏倚RCT研究),无法确定免疫治疗具有减低新增过敏原的保护作用(RR=0.72,95%CI:0.24 ~2.18),因此对此Meta分析的结果解读要慎重。在4项有AIT治疗前后记录的非RCT研究中也发现结论不一致,1项研究显示AIT治疗后新增过敏原的概率反而更高,而另外3项研究则显示没有差异[1-2]。

长期预防效应:有3项RCT研究探讨了AIT对新增过敏原的长期预防作用。第1项纳入5~12岁哮喘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皮下免疫治疗(SCIT),随访至成年,82例受试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0.8年,结果显示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新增过敏原的患者比例是相似的(P=0.13),新增过敏原的种类也是类似的。第2项高偏倚风险RCT纳入草花粉过敏的鼻结膜炎成人患者,在SCIT停止3年后,免疫治疗组6/26(23%)出现新增过敏原,安慰剂组10/13(77%)出现新增过敏原,但未给出P值。第3项高风险偏倚RCT纳入尘螨过敏的鼻炎患者,发现SCIT停止2年后,免疫治疗组2/43(4.7%)出现新增过敏原,而安慰剂组为17/41(41.5%)(P<0.01)。Meta分析结果显示没有证据提示免疫治疗具有降低新增过敏原的长期疗效(RR=0.47,95%CI:0.08~2.77)。在7项非RCT研究中,1项研究随访10年,未发现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新增过敏原比例存在差异,5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降低新增过敏原概率,1项研究发现单一尘螨过敏哮喘儿童接受免疫治疗后,新增过敏原的概率反而高于对照组[1-2]。

过敏患者出现新增过敏原提示后期出现该过敏原相关的临床症状的风险增高,因此预防新增过敏原在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中应被重视,而目前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特别是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仍显不足[3]。尽管系统性回顾亚组分析发现儿童和青少年进行3年AIT后新增过敏原风险是降低的,但总体来看,目前在健康人群、高过敏风险儿童,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儿童和呼吸道过敏的儿童/成人中,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AIT具有预防新增过敏原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猜你喜欢
尘螨安慰剂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螨虫在家做伴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告别浪漫“螨”屋
跟踪导练(3)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靶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进展
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