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云南 昆明 650000)
现如今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基本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护士和患儿家属的沟通次数较少,部分护士本身在沟通技巧和沟通语言等方面存在不足,会让患者家属产生误会,由此引发护患矛盾,使得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降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因为长时间从事护理工作,有一些护士因为工作时间和经验的限制对于小儿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时间久了会存在职业疲劳感。个人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都会降低,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所降低。在和患者家属沟通时,不够热情语气生硬,态度死板,对患儿病情的表述不清,对于患儿家属的提问不能及时、耐心地解答,也容易引发家属和护士之间的对立。
一些护士因为个人经验限制,对患儿的个体差异不够了解,而且个人专业技能不成熟,这些都会引发个人压力。比如护士需要对患儿进行采血或者输液操作时不能及时准确的找准输液位置,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找准,患儿家属必然会出现负面情绪,进而投诉护士。护士因此情绪受到影响,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再有,因为那些护士年龄小,个人经验不足,对于护理工作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敏感度和预见性较低。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这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其需要面对的一项压力。
儿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提升个体能力。日常工作中会有一些考试随时检查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护士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复习并参加考试。其日常工作负荷重,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用药也需要高度注意,幼儿的输液速度和用药量要求也较高,这些方面的原因都会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精神及工作压力。时间久了,会让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儿科护理除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之外,还会出现较大的噪声污染,患儿因为年龄特点容易哭闹,且患儿之间的哭闹具有传染性,不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人为的控制。这些噪音刺激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的增长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一些护士会因为工作压力而出现疏忽,导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大部分儿童因为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沟通能力差,在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患儿输液漏液,甚至有些患者会有坠床的风险。护士会因为这些疏忽而被患者家属投诉,甚至是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些原因都是护士在儿科护理工作当中需要承受的责任和压力。
医院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严谨的工作制度能够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娱乐活动,也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例如登山、打球、跑步的。还可以定期参加一些专业讲座,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调整个人心理,强化个体的沟通能力。医院方面要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途径,让其能够发泄自身在工作中的压力和情绪。医院管理人员要定期了解护理工作人员的内心想法,掌握其个体需求,形成良性的沟通,让工作人员能够积极的面对工作。在缓解个人压力的同时提高个体专业技能,这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基础。
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强化其护理信心,医院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年资短的护理人员参加技能评比和专业练兵等活动,从多角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一般儿科护理工作中对儿科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在日常工作中要让护理人员勤加练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保证儿科护士能够在儿童输液打针等操作中一锤定音。除了要强化护士的基本技能之外,还要强化其心理素质。一些护士在给儿童患者扎针时会有紧张、畏惧的心理,对个人技术缺乏自信。所以,护理人员要树立个人自信心,集中冷静地面对工作中的各项操作,保证在沉着冷静的心态下发挥个体业务能力的最佳水平。
患儿大部分年龄小,不能完整详细的表达个体病症和个人需求,护士在和儿童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等与患儿沟通让幼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在病房巡视时要用专业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分析并发现患儿表现出来的异常,一但有需要处理的问题要结合专业知识第一时间处理,马上联系医生,保证患儿接受更为专业、科学的护理治疗,为其病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儿科护理工作和其他科室护理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幼儿处于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旦生病,其病情发展快、变化复杂。另外,一些儿童因为年龄小,对自身疾病的疼痛感无法描述,如果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很难及时准确处理,会给护理工作人员造成很多工作压力,所以护理人员要正确面对自身的工作压力寻求解决对策,实现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