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红
(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担负着双重任务和责任。一方面,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专门的监督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作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纪检监察干部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纪检监察干部要全面提高促进、保障与科学服务发展等各项能力,所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内在需求的充分体现。
反腐败斗争中,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处于一线,时刻要面对反腐败的严格考验。纪检监察干部的“免疫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在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过程,反腐蚀及斗争尖锐情况下,全面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战斗力与凝聚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防变拒腐的能力,加大建设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的新形势、部署的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任务越加繁重,有些干部不能及时适应形势转变,造成工作节奏跟不上,积极性、责任感、使命感逐渐下降,疲于应付工作;相较之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纪检监察机关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待遇不是很理想,加上在工作中往往会得罪一些人,受中国特有的“人情”“面子”等因素影响,会使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费力不讨好”的不良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思想波动起伏大,甚至是心理不平衡。
《党章》规定,纪委实行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实际工作中,上级纪委主要是业务指导,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考核评优、财物经费等各种事务上较大程度依赖于党委,因此,纪委自身合力仍显不足。同时,在纪检监察干部正向激励、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方面的制度发展仍然存在局限性,缺少一套全面、准确、实事求是的干部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在干部中出现了做纪检监察工作“没奔头”的思想情绪,一定程度影响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反腐败形势的不断变化,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多元性对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三转”到“派驻派出机构全覆盖”、监察委员会成立,对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干部队伍素质上,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纪检监察队伍力量或业务素质都无法满足现有监督工作需求。
一是适当地提高干部准入门槛,推行资格准入,以此构建高素质与高水平的队伍。二是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真正把事业心强、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改变纪检监察干部提升职务走“独木桥”的现象,为干部的成长发展创造多岗位锻炼的机会。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潜在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座谈讨论与专题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着重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道德、敬业意识的教育,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倡导爱岗奉献精神,正确看待职业压力和自我价值。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人生安全保障机制,切实为干部干事创业、履职担责进行保驾护航。
要深化教育培训,将政治理论、职业素养、作风养成及业务能力等作为培训重点,以引导纪检监察干部逐步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扩大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另外,还要对教育培训形式做好创新,灵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培训,做好培训组织与制度、课程设置及考核激励等内容的科学规划,以此为纪检干部培训构建有效而完整的培训体系。
我们应紧紧扣住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针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大胆探索建立健全一整套能够有效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纪律审查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二是严肃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自身违纪违法问题,严防“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党和人民信任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综上所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桥头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我们应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狠抓纪检监察队伍和人才建设,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