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发挥支部作用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2020-12-08 03:00:43董科峰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董科峰

(国网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鄂伦春自治旗供电分公司,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5450)

基层治,天下安。国家领导人就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部署,为创新基层党建和治理模式指明了方向。党员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把工作和思想政治融入基层、做到一线,真正让广大群众在遇到困难面前感到安心和放心,感受到党员队伍的平安守护。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员意识

一是加强政治修养,培育党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把做好党建放在首位,强化“党要管党”意识,宣传好党的主张,贯彻好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爱党护党。二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党员、群众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要让每名党员都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共产党员,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三是加强能力修养。通过培训、学习、实操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理论修养、文化素养、业务能力。做到储备文化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使人人成为强中手,多面手,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氛围。丰富学习内容,开展多样性教育,加强学习和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学习主动性。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抓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到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二、发挥支部作用,认真履行职责

一是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健全的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可以以部门为单位建立支部,以支部为“龙头”,充分发挥支部管到人头的作用,做到党委领导,支部引领,龙头带动,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的模式,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各项任务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是提高支部质量,锤炼党员的工作作风。首先树立党员意识,通过规范组织生活推广先进的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事业发展不发展作为衡量党员得失的标准。增强全体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感。其次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团队合作,培育集体观念协作精神。通过开展党员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党员管理要严在日常,抓在经常。严格组织生活,教育开展经常化。在支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把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作为支部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有力抓手坚持下去,真正发挥作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设网上课堂,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提升参与热情、主动性、时效性。做到不折不扣层层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按时、按质、按量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完善工作机制,细化考核方案,做到党员做有标准、学有目标、考有依据,通过严格的组织生活引导党员进一步履职担当。四是处理好党建与业务的关系。在支部工作中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防止“两张皮”,做到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强化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方式方法。党支部要根据业务活动开展中所遇到的难点、热点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策划制定相应的党建主题活动,做好项目策划,广泛动员,强化措施,定期分析,攻坚克难,安全监督,保驾护航,全面配合业务工作开展。

三、创新理念,提升基层党建治理能效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切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从社会、教育、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党建研究的理论认知,为构建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提供了扎实的指导。在治理结构、治理体制、治理方式的推进上,对党建基层治理的理论认知更加深刻,各级党组织塑造了“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机构。这一治理理念具备深厚的政治和文化基点,其效果直接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整体党建工作的推进关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服务效能。“一核多元”结合了共建、共治、共享、共管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通过探索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借助于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参与的党建模式,将广大党员凝聚在一起,凝心聚力,形成网格化的管理整体,继而整合形成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理论指导实践,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创新“一核多元”的治理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优化,通过凝练党政发展核心,促使广大党员、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做到党建成果下基层,加速党建成果转化,使党的领导指挥结成硕果。

总结:综上所述,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模式中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形成强大的党组织核心引领,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群众面前。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从而形成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帮互助的基层治理局面。同时,要想不断更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党组织要发挥凝聚力和感染力,积极发扬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