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宁夏 吴忠 751999)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被边缘化,很多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游戏课,相当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娱乐的机会。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浏览网页、玩游戏、看电影。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不少教师也把信息技术教学当成应付学校差事,除了在初三中考前紧急突击一下考试内容之外,大部分时间也是放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玩耍。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初中学校应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监管力度,教师应该对教学工作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信息技术教学。
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培训越来越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根据课堂实践活动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解决独立问题上独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想到怎样处理问题。例如,在word 排版设计的学习中,让学生基本掌握基本的文件排版技巧,教师可以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个自己的简历,要做到独立设计,独立排版。比如说,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为校园运动会作宣传海报,整理一篇《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宣传文档。请按以下要求修改和完善。
(一)添加文章标题“学校体育”设为黑体、三号,修改样式段后间距1 行、1.5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二)在文章第一段插入形状“心形”,以“运动健儿.jpg”填充、无轮廓、紧密型环绕。
(三)按照标题一“一.定义详解”的格式,设置标题二、三。
(四)将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 厘米,自定义纸张大小为宽18 厘米、高25 厘米。
原名原位置保存并退出。这样的实际操作练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应用能力,也引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构建一些教学情境来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况下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培育独立学习新专业的知识、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使用让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视频和图片,让他们对各种媒体产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综合各种媒体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媒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好处,从而激起制作的兴趣。最后在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作业,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个音画结合的自我展示幻灯片。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开展小组活动,采用任务驱动,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塑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各种有关活动或者竞赛,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创新的热情,锻炼学生的信息化工作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扩充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形成很好地补充。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要简明,易记、易操作,同时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任务下发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独立完成活动任务。比如在“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开展一次课外调查,统计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的人数,并且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图表分析,找出参加人数最多的社团,并计算每班参加社团学生的平均人数,最后形成柱状图。课外信息技术活动小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独立探索的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塑造对于塑造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协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优良的学习气氛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协作,研究和思考,最终获得新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合作中还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协同作战的能力,在交流互助中发散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网页制作”一课,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些设计网页的技巧,老师可以把一些成功的网页设计的案例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小组准备动手设计一个漂亮的网页。有许多内容包含在网页设计中,我们可以让小组中的学生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负责内容的收集和整理,一部分学生负责色彩的设计和搭配,另一些学生负责html 编程语言的设计,最后各部分同学通力合作,做出一个高大上的网页作品。在这样的合作中,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创新观念,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