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慧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讲解作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博物馆一项重要的服务功能。随着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讲解员这一行业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从而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一线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观众的文化体验和博物馆文化服务的提供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博物馆群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博物馆讲解员在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爱国意识,明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讲解员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耐心地服务观众。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需要讲解员热爱讲解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螺丝钉”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史料书籍,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反复温习讲解词,不断练习发音、仪表仪容,积极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不难发现,讲解行业中最顶尖的讲解员往往具有强烈的讲解欲,它是讲解员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对于博物馆讲解员来说,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广泛博学的文化素养是讲好和讲活文物故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讲解员才能在讲解过程中做到信手拈来和旁征博引;一名优秀的讲解员还要注重仪容仪表,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使用艺术性且专业的语言,规范化地讲解文物知识给观众,在讲解过程中要使用能够打动观众的语言词汇,使讲解能够生动形象,也使历史文物中的文化能够很好地呈现给观众[1];讲解不是千篇一侓,更不是讲解内容固定陈述,讲解过程中讲解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突发情况,所以讲解员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内容覆盖面广,观众群体多样,受众需求高,新形势下仅仅满足当好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员是远远不够的。博物馆讲解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应立足本职,创新理念,找准定位,做出亮点和特点。
一名优秀的讲解员,需要经过长期和系统的培训过程。大致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岗前培训是基石,由优秀的老讲解员进行手把手教学,包括展馆内容的重难点、讲解技巧、讲解礼仪的培训以及讲解经验的交流分享;岗位培训旨在提高讲解艺术和知识水平,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进一步提升讲解员的专业素质;专业培训方面,通过举办文博知识讲座、学术交流会、课题申报等内容来让讲解员深入了解和研究博物馆的知识,向专家型讲解员转型靠拢。[2]
博物馆讲解员应做到因人施讲,不能千篇一律,做“复读机式”讲解员。满足这样的要求需要讲解员做好观众研究,因人而异制定讲解方案,编写多版本讲解方案,编写儿童版、专家版、普通版讲解词。同时,还需结合主题活动和宣教目的,灵活调整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加深受众对主题活动、内容的理解。还可通过问卷、留言、交流等方式,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观众研究,确立博物馆的定位。
博物馆是知识的宝库,内容纷繁复杂。讲解员除了要做到因人施讲,更应常讲常新,这就需要讲解员有足够的知识库存,要想提高自身素养,根基必须牢固,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打牢根基的保障。定期开展交流学习会,包括讲解经验分享和交流,讲解知识盲区排查;开展早课制度,每周一节早课,采取定主题轮讲,拓宽知识储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定期召开部门例会,相互交流经验,集中讨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这种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讲解员的学习兴趣,也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讲解员从被动学转换成主动学,真正提高善于学习的能力,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讲解中[3]。
博物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提高讲解员的待遇,留住讲解人才。把讲解场次作为讲解员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促使讲解员多讲多积累,丰富讲解经验。
建立讲解员长期发展制度,为讲解员提供更高的平台,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专业技能比赛、讲解员大赛、大型活动接待等,以赛代训,促使讲解能力突飞猛进。
此外,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单位工会作用,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为员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除了精神鼓励,物质鼓励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能发挥直接作用。
总之,只有正确的职业规划和上升空间,才能留住人才,实现讲解员从吃“青春饭”到复合型人才。
讲解员的工作不仅是展馆的讲解人员,同时也应该是宣教活动的设计师和参与者,承担着博物馆社会教育这一重要职能,我们发现讲解员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转型从事宣教活动,因为他们奋战在一线,有很强的观察力,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推陈出新,可以很好地结合现有文博资源,更有效地策划和开展特色宣教活动。
讲解员的职业素养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制度建立、人才管理、职业规划等各方面做好规划和实施。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应重视建设和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讲解团队,讲好文物故事,讲出文化精髓,让文化旅游资源迸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