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博
(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16)
工会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工会应当发现和解决其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财务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强化经费收支出管控,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内审机制的完善是工会财务管理的必要任务,为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必须要先做好内审工作,才能做好后续的其他工作。但是部分单位当前普遍存在轻内审、重审批的问题。一般只认可签字确认的信息,认为只要有了工会主席签字确认这个环节,就等同于合法合规。但是对于凭证的真实性却不重视实际审核,自然很难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对于原始财务记录的录入及调整都缺少必要的内审环节,进而导致形成内部控制失去实际意义,并且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工会财务人才普遍匮乏,与企业的不重视息息相关。现今,有些企业核算工会经费的专员仍由企业原来的财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有的可能由于原本本职工作繁重而对《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工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理解学习程度不够深入,有的甚至从未学习便上岗。将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账务处理不规范,原始凭证不齐全等问题。如报销时缺活动方案或方案未盖章、慰问困难职工时缺证明材料便予以入账;职工运动会时误将原本可归集到工会经费中的费用计入职工福利费,挤占其税前扣除限额等。
企业在核拨工会经费的同时,应取得工会组织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再予以入账,方能进行税前扣除。未进行工会经费独立建账核算的企业应尽快取得工会组织法人资格,并设立工会会计部门或专门的工会会计岗位,依法进行独立财务核算,按规报送有关财务报表,使工会经费核算清晰明了,工会组织资产从企业资产中独立出来,工会组织能更好地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也保障了各工会会员的合法权益。
对于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要保证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就必须要做好制度的完善。首先必须要完善规章,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去做好规章的优化。包括工会的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办法、经费使用的审批制度、经费审查与监督制度等。这些相应的制度规章,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制度的执行上,必须做好持续检查跟踪,通过开展不定期的抽查或审计,督促相关人员,提升相关人员对制度的执行力。
1.标准化管理。管理平台将财务管理标准化分为信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业务的自动化办理。财务信息标准化管理,将传统的手工报表转化为电子表单、凭证的数字化管理,加大量化数据,整合或减少重复性资料,实现自动化归档和调阅,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工会经费和资产基础信息的数字化,保证了基础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业务标准化将分级工作流程引入自动程序,建立自下而上的统计程序和自上而下的执行程序,自动呈送使财务管理人员厘清了管理责任,在处理各项业务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职尽责。
2.统筹化预算。管理平台将预算审批、执行和调整、决算实现了闭环式管理,使工会预算内容更加合法、合规、完整、准确。通过业务限时办理机制,建立分类条目和标准化模板,提高了预算工作效率,各项预算对工会经费使用的反映更全面、结构更合理,突出反映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帮扶困难职工、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处、劳动安全保护、工会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情况,特别是筛选功能实时纠正预算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促进上级工会审核责任落实,对预算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体系。
企业经费支出管理过程中应当确保经费应用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并对其进行独立的核算。在企业工会日常活动经费使用时,应当避免行政领导拍脑袋的现象发生,杜绝其擅自扩大经费开支标准和范围。同时,还应当确保收支平衡以及量入为出,做好各项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工会费用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合法性。经费支出应当严格按照核算审核、领导审批制度和出纳报销程序进行,确保经费利用的安全性,坚决避免企业资产大量浪费和流失。此外,还应当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控,实践中不可小觑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企业工会需对固定资产每年两次盘点,一旦发现问题或者苗头,就必须及时查明原因,然后才去妥善的措施进行管控。其中,报废、损毁的资产应当由监管部门进行查明,然后及时上报,以此来确保固定资产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
总而言之,目前企业工内部会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实践中我们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自身的职能作用和影响力,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配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