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看尽月如霜

2020-12-08 02:00:20撰文曹放
厦门航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慈禧太后乾隆皇帝李鸿章

撰文_曹放

宫墙,长长的宫墙,随着光影的移动,猩红,暗紫。殿堂,高高的殿堂,气派,威严,但又充满了压迫感。建福宫、漱芳斋、倦勤斋、宝蕴楼,花木扶疏,一阵寒风吹过,又落叶萧萧……又一次来到故宫,2019年11月29日,下午,天色阴暗而沉重。

戡乱边疆,镇威西南,纠葛人事,筹措钱粮,政务重重如山,劳神烦心呐!倦了,倦了,何处是归乡?乾隆皇帝渴望归隐林下,于是,按他旨意,倦勤斋开建了。“几个田田漾细风,乍看绿叶想花红。昆明湖上浮轻舫,六月春光讶许同。”江南,这不是梦中的江南吗?乾隆皇帝依稀记得,这是自己在杭州西湖边写下的诗句,而且,他还留下了一通石碑,题写着“曲苑风荷”……江南,那里翠竹婷婷,那里江花似火,那里远山澄碧……向往你呀,那一份士大夫了无挂碍纵情山水间的自由……于是,一片竹黄、一枚玉片、一展双面绣、一幅通景画,江南的精工巧匠们,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用自己卓越的灵感和智慧,为倦勤斋一次次注入了艺术的光辉。特别是,你看,倦勤斋的坐榻上、书架上、屏风上、木雕上,还有了许多清雅的竹影。而那炫人心神的通景画外,更有竹篱依依,是采用金丝楠木做成的湘妃竹样子。倦勤斋,这是乾隆皇帝精心建造的一座“太上皇宫”,然而,他并没有居住过一天。他退位之后,却以训政为名,继续居住在养心殿中垂帘听政。为什么呢?因为权力让他欲罢不能。虽然他口口声声希望避开俗务,林下清悠,还赋诗表明心迹:“耆期致倦勤,颐养谢喧尘”;但实际上,权力的诱惑早己啃噬了他的灵魂,倦勤片刻后,皇位是决不放弃的,所谓的太上皇也是手执权柄不放。于是,倦勤斋的尽头,就有了和竹香馆连通的暗门。透过倦勤斋,我看到的是,以乾隆为代表的中国历代帝王内心深处的重重纠结和痛苦无奈,还有,更多的是对权力的痴迷不舍。倦勤,倦勤,一派虚妄矫情,不过是封建帝王附庸风雅的一场镜花水月。

走在森森高耸的红墙夹道中,忽然,我想起了晚清重臣李鸿章。那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899年12月的一天,隆冬时节,慈禧太后一道紧急命令,李鸿章匆匆赶来了,储秀宫里,一番密谈……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四万万两白银赔款,中堂大人李鸿章谤满天下。被迫,官职降了,权力小了,虽说不上众叛亲离,但也是门庭冷落。已是七十多岁的衰朽之年了,李鸿章深深地诅咒着时运不济,抱怨着世态炎凉,每一天,他都在默默期盼能回光返照。接到慈禧太后召见的命令,李鸿章恍然回想起了1896年的德国之行。那一次游历欧美长达190 天。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与他惺惺相惜,两人交流从政心得。俾斯麦说,重要的是忠君体国;但话锋一转,“如果是女人当家,那可能就不大容易了”。李鸿章听后一阵默然,但他心领神会。慈禧太后召见,机会终于来了!原来,慈禧太后对光绪帝的所谓维新改革深恶痛绝,正在暗中谋划,废掉光绪,另立新君。但她又深知,光绪帝与英、德、法、意、美、俄等等列强声气相通,废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她举棋不定。她希望曾经长期主持外交事务的李鸿章能探听一下外国列强的看法。老谋深算的李鸿章一听,这就是机会,机不可失啊!他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他沉吟良久,眼神低低,但闪着阴鸷的光芒,然后,冷冷地回了一句:“废立之事,此系内政,先询外人,有失国体。”慈禧太后一听,急急问道:“那当如何?”李鸿章已是成竹在胸,他缓缓答道:“当授我以两广总督,届时,外宾必来贺我,询我以国事,我可就而探之。”慈禧太后听后脸色一沉,内心一个咯噔,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个老狐狸!”,但已别无他策,只好表示同意。于是,没过几天,1899年12月19日,大清朝廷任命:李鸿章为两广总督……几多心机,几多权谋,深宫内院,就是这样阴气回旋,然而,却都是一个指向:蝇营狗苟于一己之私!谁会在乎山河破碎?谁会在乎民不聊生?奈何!封建王朝总是风雨飘摇。

“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看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是完全的单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沈从文,从湘西边城走进首都北京的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从1948年起在新旧政权交替中,他任职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和北平历史博物馆即后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这是他1951年9月写下的一段文字。细细品味,不难感受到一种长长的贯穿岁月的伤感与孤独。但他淡定从容,与其被命运拖着走,不如跟着走。 “记得当时冬天比较冷,午门楼上穿堂风吹动,经常是在零下十度以下,上面是不许烤火的。在上面转来转去学习为人民服务,是要有较大耐心和持久热情的!我呢,觉得十分自然平常。组织上交给的任务等于打仗,我就尽可能坚持下去,一直打到底。”这是沈从文在“文革”检讨书中的一段记述。尽管身处边缘,尽管被认为是“多余人”,沈从文依然保持着尊严与笃实,他还写道:“我呢,天不亮即出门,在北新桥买个烤白薯暖手,坐电车到天安门时,门还不开,即坐下来看天空星月,开了门再进去。晚上回家,有时大雨,即披个破麻袋。我既从来不找他们,即顶头上司郑振铎也没找过,也无羡慕或自觉委屈处。”……于善浦,当年故宫博物院织绣组的实习研究员,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沈从文时的样子:“那是一个初冬的时节,先生头戴着半旧的皮帽,身着一件黑面皮领的大衣,慈祥的面庞上,戴着一副眼镜,平易近人。”“沈先生常常徒步走故宫内线来织绣所研究组上班,有时也搭乘公共汽车到故宫北门,再走到办公室。”……就这样,沈从文在故宫度过了他后半生的岁月。他宠辱不惊,安于寂寞,专注治学,他对中国古代书画、漆器、瓷器、特别是服饰的研究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片灿烂光华!1988年5月10日下午,沈从文进入了生命最后的时刻,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答道:“对于这个世界,我无话可说”……盘桓在森严暗压的故宫,紧贴着沈从文清雅而又孤傲的灵魂,我的心中漾开了他笔下那青溪静流的《边城》,忍不住轻轻呼唤:翠翠,翠翠,你在哪里呢?

离开故宫,已是暮色苍茫。凛冽的寒风越来越紧,继而,纷纷扬扬,下雪了,是北京的初雪。华灯初上,辉映着一弯娥眉新月,从护城河边眺望,故宫的角楼巍峨参差。轻拂着故宫文创董事长刘晖女士刚刚赠送的2020年《故宫日历》,哦,又快年根岁首了!恍惚间,我想起了很多年前,2003年元旦,我写下的一首小诗:

平生最爱卷盈囊,

不羡丹山起凤凰。

每向星光借灯火,

天涯看尽月如霜。

猜你喜欢
慈禧太后乾隆皇帝李鸿章
李鸿章
艺术品鉴(2022年13期)2022-06-11 14:03:14
Painting the Buddha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6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紫禁城(2020年1期)2020-08-13 09:37:26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20:28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京剧武生的机敏
京剧武生的机敏
文史博览(2017年6期)2017-01-28 05:30:31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 02: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