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我国已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十三五”规划,区块链技术升级至国家战略高度。国内学者对该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税收遵从角度,张之乐(2017)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税收不遵从的因素,降低税收遵从成本。[1]从税收征管角度,任超然(2018)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模型,分析了企业信用链和交易链中税收征管的具体应用[2];蔡昌等(2019)集成基础数据、增值税管理、所得税管理和税收宏观调控几大模块,构建了一种新型税收征管系统。[3]从区块链管税角度,董志学等(2018)研究构建了纳税人节点网络关系图谱,进而实现三流一致的税务监管体系。[4]从税收治理角度,汤晓东等(2018)梳理了涉税信息流转流程,构建了“区块层—合约层—数据层—报告层”的涉税信息平台,提出了螺旋上升式的税收治理框架构建思路。[5]从税收风险管理视角,杨雷鸣等(2019)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机制、可追溯性和透明性等特点,对解决税收风险管理等级排序随意性强、结果应用不充分、纳税人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6]在区块链应用实践方面,《利用区块链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研究》课题组(2019)结合深圳市税务局在区块链发票方面的实践,探讨了区块链对实现“信息管税”的突破性意义,并提出了完善和提升的政策建议。[7]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区块链在税收征管领域的讨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价值研究和技术探讨,对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融合所涉及的路径、法律监管规则制定、税收征管模式构建等方面还缺乏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从传统税收征管模式的不足入手,分析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契合性,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场景,并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区块链技术驱动税收征管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当前制约税收征管走向现代化的瓶颈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共享不透明。在税务部门掌握的涉税数据之外,还有海量的涉税数据分散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纳税人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平台上。税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系统与相关税收协作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尚未做到有效对接,缺乏透明的第三方信息共享,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纳税人全部的涉税交易信息,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时存在隐匿收入、利润操纵、虚假申报的动机。
2.信息查验不及时。现有的金税三期系统无法基于实时交易对发票信息进行查验,税务稽查也滞后于纳税申报抵扣时间,从源头上无法遏制虚开发票、偷逃税款等行为。
3.税款清算不及时。现行税收征管系统还不能做到在交易发生时实时计算征缴应纳税款,从而给不法分子虚开发票后通过快速注销企业方式逃匿税款留下可乘之机,造成税款流失。
4.征管技术不完善。近年来,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对这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掌握及应变常常滞后于技术本身的应用和发展,如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隐匿收入、纳税依据以及无纸化交易下的纳税与稽查问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交易在纳税主体、征税方法、规制政策及跨国交易下税收管辖权的确认问题都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极大挑战。[8]
区块链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系统,具有去中心化、数据可追溯且不可篡改、高安全性和合约执行自动化等特点,是在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以及共识机制等技术上的集成创新。[9]
1.去中心化。区块链不存在中心节点,是由多方节点共同组成的分布式网络,区块链中每个参与节点都具有对等的权力,相互间可以自由连接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多方共同管理和维护网络,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机构,系统通过共识机制保证每个节点间对新增数据记录达成共识,解决节点间的互信问题。
2.数据可追溯且不可篡改。在区块链上,多笔交易作为一组数据被打包成一个区块并加盖时间戳,保证其生成的时间序列不可逆转,区块链上的任何一条记录都可沿着链式结构来追溯,每个节点都储存完整的经过验证的交易信息,确保交易数据的真实准确,最终建立一个保证诚信的分布式数据库存系统。节点成员可依据授权查阅链上的交易信息,但任何节点都无法修改链上数据,黑客也无法通过单点攻击破坏账本内容;如果想更改区块链上的数据,必须获得多数节点的认可,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行。这就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全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
3.高安全性。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保证数据传输安全。非对称加密有公钥和私钥:公钥对全网可见,私钥仅对信息拥有者可见。公钥对交易信息加密,私钥对交易信息解密;私钥对交易信息签名,公钥验证签名。区块链利用这种非对称加密技术,可确保存储在链上的交易信息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被访问。密钥控制和身份验证授权确保了数据的传输安全和节点信息的隐私保护。
4.合约执行自动化。区块链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将各方节点认同的交易条款的履约条件转换为编程语言,并以代码方式写入区块链网络,当预先设定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就会自动、自主执行合约,其实质是通过技术方法来落实契约原则,达成互信和共识。
将区块链的技术原理与传统税收征管活动的痛点相对照,发现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活动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多方合作理念与区块链高度匹配。税收征管现代化提倡多方合作参与税收治理的理念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具有很高的适配性。税收治理不只是税务机关的内部工作,还需要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共同参与,将各方碎片化的涉税信息通过采集、分析、计算和存储整合在一起,形成互动沟通、信息共享、社会共治的税收征管环境。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恰好可以创建这种环境。区块链通过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以及非对称加密技术,在参与区块链的企业、税务机关及税收协作部门间共建一个信息数据全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高安全、符合一致性要求的诚信数据库,通过技术方式低成本地建立信任,构建大型合作网络,有效解决税收征管面临的“数据孤岛”、“信息沟壑”等问题。并且,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确保数据存储及多方涉税信息共享的安全性。而海量交易数据的存储难题也由于区块链使用默克尔树(Merkel Tree)仅存储区块头哈希而非完整交易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及计算的复杂度,令数据共享存储变得容易和迅捷。
2.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和纳税申报的可靠性得到保证。税收征管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很难采集到真实可靠的纳税人交易数据和信息。而区块链的最大优势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当企业加入税务区块链后,其经营活动的业务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都会被集成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中,税务机关可以轻松地掌握纳税人的经营业务往来数据,实现对税源的全面实时监控。基于实时交易的数据信息经过共识算法验证后按时间序列存储于区块链中,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信息变更后同步调整,确保了链上记录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系统,还可实现涉税信息的自动搜集、税款的自动计征及纳税申报表的自动生成。无需企业再自我纳税申报,也就从源头上解决了企业的虚假申报行为,保证了纳税申报的可靠性。
3.智能合约可有效降低征纳成本,提升征管效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将税收征管政策与规则写入智能合约,实现了税收法律与政策的代码化,避免了税收政策执行时的人为操控及征纳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的歧义。一旦纳税人涉税交易满足智能合约预设的条件和规则,合约将被自动执行,从而实现发票的自动开具、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自动确定、应纳税额的自动计算及税款的实时自动扣缴。[10]由此,企业通过隐匿收入或篡改数据、重复报销等方式偷逃税款的行径将被有效遏制,同时也避免了发票虚开虚抵以及虚开发票后通过快速注销企业方式逃匿税款等违法行为。智能化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效降低了征纳双方成本,提升了征管效率,促进了纳税人主动性纳税遵从。
为进一步完善攀枝花钛精矿盐酸法制取人造金红石工艺,攀钢研究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钛精矿流态化氧化→流态化还原改性→流态化常压浸出→废液Ruthner炉喷雾焙烧→盐酸循环利用制备人造金红石”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于2009年建成一条5 000 t/a的人造金红石中试线。
区块链技术可以适用于税收征管的多个领域,从企业入链后的工商登记到电子发票、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税收优惠、社保缴费的日常管理;从纳税评估、信用公示、税务稽查协查等税收治理活动,到利用大数据进行税收决策支持,都可以嵌入区块链技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线上支付与电子发票的开票管理进行功能整合。在每一笔交易完成电子支付后,区块链智能合约即可根据交易记录自动生成电子发票,实现“交易即开票”。发票信息与真实交易挂钩,资金流与发票流一致,信息不可篡改,可以突破现有的发票申领、单张限额、超量审核等繁琐的核定环节,结合实名制,有效避免发票虚开虚抵行为。同时,借助云记账技术,还可根据发票信息将记账工作推向云端,建立云账本,确保线上线下记账一致,从根源上促进纳税遵从,规避现实交易中购买方不主动索取发票,销货方少开、漏开发票等隐匿收入行为。
企业骗取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票证流转与货物实际流转不一致实现的。通过将出口退税规则写入区块链智能合约,由智能合约的规范性程序自动甄别票据单证与货物流转信息记录不匹配的情形,从而使票据单证信息与物流信息不一致导致的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无处遁形。在区块链技术下,货物出口的流转信息都接入了物联网,与交易流和资金流一并记入区块链网络并加盖时间戳,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商品的流通信息和海关核验信息一经确认,即自动触发退税流程,实现即时办理,以提升退税的效率。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和地方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手段,通过制订税收优惠政策,对特定产业、企业、群体和产品的发展给予扶持。种类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困难。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同样能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在智能合约框架内为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设定不同的智能合约,一旦某项条件达成便会自动触发某类优惠合约,自动计算扣减补贴金额。这既减少了税务机关对税收优惠政策把控审批时的自由裁量,也避免了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偷逃税款的行为。
企业注册登记并加入区块链后,其发生的所有交易信息、涉税数据都会被记入区块加盖时间戳永久保存。税收征管部门可以依据纳税时间、涉税指标等维度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纳税人纳税遵从情况生成纳税评估报告,并触发预先设置的智能合约,自动生成纳税信用评级结果,达到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精准画像的目的。税收联盟链上的其他协作部门也可以提取涉税信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定,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和税收违法信息都会被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中全网传递,待纠正纳税不遵从行为时自动修改不遵从程度并实时更新信用评级,数据全程可追溯且无法篡改,这会起到强大的公示效果,配合社会信用体系,主动遵从的纳税人会增加社会美誉度,并在信用贷款、办理涉税事项时享受绿色通道或其他激励,而不主动遵从的纳税人则会处处受制,遭受较大的信誉损失,增加了纳税不遵从的成本。
区块链技术下的底层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着海量的企业交易信息和涉税数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不仅可服务于税收征管,也可用于科学决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税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对涉税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应用价值,评估现有税收征管政策的执行效果,提出改善优化的建议,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自动化的水平和征管效率。
面对税务机关业务种类庞杂、信息系统多样、业务流程复杂、协作主体多样的特点,将区块链技术具体应用于税收征管活动时,应以税务机关为核心节点设计节点链圈,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税收征收与治理流程,实现税收的智能化征收和监管,以解决网络系统中业务对象关系之间、监管关系之间的“信息流难共享、业务流难追踪、数据流难校验”等问题。为此,本文的税收征管模型由三个区块链组成(见图1),分别是企业交易链(绘制企业业务往来关系图谱)、税收联盟链(绘制税收协作关系图谱)和税收治理链(绘制税收风控、稽查活动图谱)。其中企业交易链和税收联盟链因涉及多个部门信息互联,故采用联盟链技术,而税收治理链只涉及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活动,更适用私有链技术。
图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模型
税收联盟链致力于解决各税收协作部门的涉税数据无障碍共享问题(见图1)。鉴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物流行业以及政府各监管部门政务系统的广泛应用已渐成一种必然态势,税务部门未来可通过构建不同部门区块链间的价值转输协议,将税务、工商、金融、社保、市场监管、海关、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区块链(或电子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互联链,从而打通税务链、金融链、产业链、政务链的数据通道,实现不同部门数据与信息的跨链共享,以利于税务机关采集全网节点和链的税务场景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实现对税源的全面监控,达到税收征管“社会共治”的目的。同时,该跨链技术还可以使链上企业享受到一站式的链上智慧办税、融资等服务,提升税务、金融、政务部门服务产业链的工作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借助税务交易链和税务联盟链,税务机关可更客观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交易信息和涉税数据,如何利用这些税收大数据进行纳税风险评估、纳税信用评价及税收征管稽查工作?税务部门可组建税收治理私有链,将这些业务活动进行功能整合,设计“纳税评估——纳税风险管理——纳税信用评价——税收征管与稽查”工作节点,形成税务治理的区块链闭环系统,提升税收风控、征管、稽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当前,正在运行的金税三期工程已实现从风险识别、评估到风险分析、评价的完整纳税风险管理流程。引入区块链技术,当前核心的问题就是解决涉税信息的对接问题,即如何将区块链底层存储的海量涉税数据接入现有的纳税评估和风险管理流程。为此,从技术层面看,应该结合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建立从区块层到金税三期风险管理流程的信息转化路径与方法,并结合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深度加工,构建多维度的纳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智能合约部署风险等级排序规则,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和自主执行机制自动生成税收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和纳税评估报告,作为纳税信用评价等级评定的依据。纳税风险评价结果和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又是税收征管、稽查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可自动引发税收征管和稽查行动,纠正纳税不遵从行为,从而形成税务治理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作为一项驱动税收征管创新提效的变革性新兴技术,区块链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前景已毋庸置疑,但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经历市场和行业的充分检验。在与税收征管活动的融合中也还存在着技术、法律以及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为此,亟需在国家层面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规避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
区块链的底层数据库积累的大量交易信息和涉税数据关乎纳税人的隐私和商业机密,存在被泄露或不当使用的风险。因此,加强信息和数据的保密工作是税务部门利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治税的前提。如何找到隐私保护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当前区块链治理真空的情势下,一方面应加强区块链涉税信息和数据使用的行政规制,严格实行授权管理,在税务系统内部及政府相关协作部门设定数据信息的访问权限,明确使用范围,确保使用留痕可追溯。同时,还要推进数据保护法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以确保区块链技术的有序推进和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带来了挑战。首先,我国对数字货币交易情况的税务检查尚缺乏相应的依据,税法对这种数字形式提供的无形商品视为提供服务所得还是销售商品所得无明确规定,在跨国交易中还易引发税收管辖权的归属问题。其次,对电子数据(电子账簿、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电子数据的保存归档问题没有明确规定,难以作为税收征管的依据。再次,将区块链账本信息作为企业会计凭证入账、归档将引发会计管理方法的重大变革,需要配套修订会计法和会计制度。最后,以计算机编码的智能合约能否构成生效合同的要件、可否成为司法采信的证据,这些有关智能合约的效力问题还缺乏法律和司法的正式确认。因此,我国亟需通过立法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法律监管和约束,出台配套法律和监管制度,为区块链应用于税收征管扫清法律障碍。
目前,我国多个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开发创建自身的区块链平台,但其在开发时使用的技术标准和代码语言不同。各自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也都拥有不同的数据采集、存储以及数据结构、参数标准。这给区块链架构在部门信息对接及部门间横向联网进行流程梳理、业务融合、信息共享时带来一定的协调难度。鉴于我国已将区块链作为重点技术纳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建议可从国家层面做好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事先设计好数据衔接规划,出台一套区块链写入交易的统一技术标准和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应用规则,保证未来各个主体间能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与规范的数据格式实现数据对接、交换与共享。
此外,考虑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虽然区块链技术未来在税收征管领域大有可为,但其在税收应用场景的实现是一个较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中需要科学规划、细致论证,不可操之过急。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在某些应用场景先试点、完善,再向核心应用逐步推进。在此期间,区块链与非区块链平台将在过渡期内共存,税务机关应为区块链和非区块链平台的交互提供一个转接机制,使得两类平台能够协调运转并相互兼容。待区块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成熟之时、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之际,再将区块链技术覆盖至大部分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征管。可以预见,当未来人工智能(生产力)、区块链(生产关系)和大数据(生产资料)三者真正结合之时,税收征管必定会以更高的效率与速度迈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