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军
长沙市实验中学系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创办于1918年,前身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先生创办的艺芳女校。
“艺芳”名自西晋文学家陆机《文赋》之言:“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意在让学生博采众长、全面发展,故提出“培养完全人格”的办学理念。进入新时期,笔者和学校班子同仁审时度势,认真研究,在传承学校文化、践行“真实教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培养完全人格,作育未来人才,成就最好自己”的办学理念。基于此,学校制定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三年规划》,在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综合评价、教师队伍培养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构建“艺芳”课程体系,推进选课走班制下的课程改革
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围绕“面向人人,适应未来,成全幸福”的教育思想和“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价值追求,通过制订《长沙市实验中学课程改革指导方案》,确立了学校课程建设框架,努力构建重基础、多类型的校本课程体系。历经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基于“培养完全人格”办学理念的“艺芳”课程体系。
“艺芳”课程以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为框架,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指南,以“面向人人,锤炼人格,适应未来,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导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家国情怀、审美情趣、道德品质、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教育。
“艺芳”课程体系按照学校“三级三类九型”的总体方针进行设计,强调知识和能力并重,身体和心理共育,智力、情感、态度协同发展,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其中,三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课程包括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在三类课程之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九种课型:基础类课程以课程标准确定的知识和学科素养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构建“合格、良好、优秀”三种要求的自选校本课型;拓展类课程以开发校本课程为主,通过分层设计,构建“高考提升型、竞赛训练型、学科特长拓展型”三种层次的自选校本课型;综合实践类课程强调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与合作性,通过整合学校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打造“兴趣型、活动型、研究型”三种深度的自选校本课型。
以综合实践类课程开发为例,兴趣型课程重在兴趣引导、视野拓展、素养提升,如学校开发的书法、主持、写作、经典影片欣赏、新技术与生活、中国现代外交大事探秘、湖湘文学作品鉴赏课程等;活动型课程通过对学校“五大节、四走进、三联系”活动及其他常规德育活动进行课程化改造,把这些德育活动打造成校本特色课程,进一步提高活动育人的实效性;研究型课程则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打造“四生四心”课堂,凸显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要求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學校以“培养完全人格,作育未来人才,成就最好自己”的办学理念统领课堂,将传统课堂“务实质朴、自由民主”的风格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机结合,把“面向人人、适应未来、成全幸福”的真实教育思想植入课堂,初步形成了“四生四心”课堂教学理念和策略,即“以生为本、尊重生命、关注生活、生动发展”的课堂理念和“心中有人、心中有标、心中有情、心中有题”的课堂策略。“四生四心”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是学生自主选择、分层走班、分组学习,采用“小步走、小台阶、不停步、登高峰”的办法,不盲目加快进度、加大难度,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信心、兴趣和成功带来的快乐。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对教师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分层开展精准教学,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同时关注学生特长发展,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构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
学校通过探索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提出了“三自三成三爱”的德育特色目标(自信、自立、自强,成人、成才、成功,爱自己和家人、爱学习和学校、爱国家和社会),创设了“五大节、四走进、三联系”的德育特色项目(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社团节,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会、走进世界,联系家庭、联系社区、联系实践),构建了社会、家庭、学校联动的德育工作网络,营造了全程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事事育人的校园氛围。
学校通过推动德育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融合建设,逐步实现对“成全幸福”的精准把控。学校建立和完善包含选修课、研学课、研修课在内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释压解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发挥心理健康课程不可或缺的德育价值。
学校通过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引领劳动教育新风向。学校早在2011年就开始在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去株洲炎陵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教育处牵头组建教师团队、制定课程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并通过家长微信群、班级钉钉群等连通校内外,进一步完善社会、家庭、学校联动的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强化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结合新高考改革中高校、专业与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学校成立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并开设“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引导学生减轻不必要的焦虑,学会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走进职业生涯体验营,让学生与自己感兴趣行业的就业者、管理者进行访谈和交流,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创业故事,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自己的高中学业目标和未来人生规划。
为了让学生更理性、更科学地进行选择,学校利用A+网络平台,开展职业倾向测评、专业需求调查、兴趣偏好问卷等,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帮助学生在选课、选专业、选职业时将自己的理想和学业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决策意识和自主选择能力,成全幸福人生。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打造网络大数据下的评价平台
首先,建立以“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目的的评价观,形成“为了学生的成长而评价”的共识。
其次,建立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分层递进、分类突破。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体现出“培养完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开展德智体美劳多角度评价,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发展的唯一依据,增强学生的幸福获得感,提高幸福获得力。
最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并分阶段把关键成长经历记录在人人通平台,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创新师资培养方式,彰显成全幸福的智慧教育追求
根据教师的入职时间、发展层次、个性特点等,学校提出相应的专业发展建议并提供支持平台,以促进每位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专题培训、专项培训、师徒制培训为主要形式,鼓励青年教师博采众长、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老教师的提升以“搭台子唱戏、压担子负责”的培养模式为主,学校积极为他们争取校内外讲座和经验发言等机会,调动其研究积极性,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
另外,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提出了“用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两条路径规划教师成长”的教师发展思路:一是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二是从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到做学生欣赏的魅力教师,再成长为学生敬佩的幸福教师的“人生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长沙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