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敏
摘要: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外交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力量。中非广播电视媒体的交流合作不仅助力共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也促进中非人民的民心相通。本文描述了中非广播电视媒体合作的现状,从加强政策沟通、提高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有效性、中非媒体交流助力战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从中华文化走出去、非洲媒体本土化、共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阐述中非广播电视媒体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中非媒体 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 战略研究
面对当前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传播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致力于重塑国际舆论新格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多层面的友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要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为中非广播电视媒体交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需要创新国际传播。近年来,随着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的演进,中非广播电视媒体合作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传播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面临着社会意识形态、西方话语霸权、国际市场竞争、媒体深度转型等挑战。新时代的中非广播电视媒体合作有力促进非洲人民了解关注喜爱中国,巩固中非传统友谊;同时帮助非洲媒体获得发展,共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更帮助拉近中非人民跨越地理上的距离,实现更加亲密的心灵沟通,促进民心相通。
一、中非广播电视媒体合作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合作在中非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媒体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行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非媒体合作伴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变得日益密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贯彻落实中非合作各项重大部署,积极开展中非广播电视媒体的交流合作。
1.建立中非媒体合作的常态化交流对话平台和机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积极搭建中非政府间交流对话平台,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媒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务实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针对非洲广播电视发展需求设置“中非媒体政策交流”“中非广播电视数字化”“媒体合作与能力建设”“广播电视数字化与新媒体发展”“中非媒体话语权建设”“中非媒体数字化和内容产业发展”等议题;发布中非媒体合作共同宣言,规划媒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共签署了近50项合作协议,满足中非双方共同应对挑战、谋求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建立和发展新型中非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2.大力实施中非影视合作工程,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广播电视覆盖率不高且大部分仍处于从模拟信号到数字化整体转型建设期。中非合作建设了覆盖全非洲的数字电视网络,夯实了非洲数字化发展基础,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国广播电视企业在非洲提供价格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数字电视服务,大幅降低付费标准,促进非洲国家数字电视的快速普及,目前其数字电视用户已近3000万户,遍及非洲30多个国家。中国正在非洲开展的“万村通”工程要为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25个非洲国家共计10112个村落建设卫星电视设施,接入数字电视信号。直播卫星信号可覆盖40多个非洲国家、约10亿人口,地面数字电视平台覆盖城市人口近3.5亿。中非发展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已提供2.6亿美元投资及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3.密切媒体领域合作,讲好中非故事,但节目有效落地仍存在障碍。加强和深化中非媒体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非洲故事,讲好中非合作故事,推动开展人文交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明确将新闻与媒体合作纳入中非合作,强调要密切新闻与媒体等领域交流。《中国对非政策文件》也明确提出将推动中非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
打造了一批广受中非人民欢迎的优秀节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多个非洲国家开展新闻播报合作,探索共同策划选题、联合采播的合作模式,推出《魅力肯尼亚》《魅力津巴布韦》等纪录片,《走近尼罗河》等特别报道,向全球传播非洲充满魅力的独特文化。中国影视剧成为非洲人民了解中国最便捷、最广泛、最有效的文艺形式。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创造52%的收视率并重播4次,中非媒体联合开展优秀中国影视剧本土化译制,让“中国剧热”持久不息,形成“华流”。2018年“感知中国·中国影视非洲放映计划”等活动启动,推动中国影视节目在非洲的播出放映。中国分别与埃及、布隆迪、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媒体开展“中国剧场”合作,以更好地满足非洲民众观看中国影视节目的需求。
由于非洲节目制作能力、购买力相对弱,目前中国节目主要以赠播方式进行,近4年来,中国共免费向非洲提供近5000(部)集的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同时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语言等差异限制了接受度,中国广播电视内容和中文节目进入非洲主流宣传、实现批量节目的快速有效落地仍存较大障碍。
4.非洲媒体国际话语权缺失,中非共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舆论格局仍面临西方媒体强势挑战。国际舆论格局长期处于南北失衡状态,偏见误解、歪曲事实和刻板印象仍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舆论困局。非洲媒体话语权缺失,公众受大众传媒影响而形成“原始、破碎、野蛮危险”的非洲印象至今尚未改变。近年来,中非关系发展还不时受到西方舆论的歪曲干扰甚至抹黑,给中国扣上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论”“资源掠夺论”的帽子。这反映了中非在国际舆论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
中非媒体合作是增进认识、消除误解的良药,有助于增强非洲在发展方面的话语权,向国际社会积极全面展示一个真实发展的非洲。中非媒体多年来在新闻报道、内容创作、传播渠道、政策信息获取等方面开展合作,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借力、共同发声,支持以“让非洲人报道非洲”“客观平衡、正面公正报道非洲”的理念,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话语权。成立中非视頻媒体联盟,打造中非媒体全方位、开放式新闻共享和交流平台。当前中非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非媒体合作牢牢把握中非合作大趋势,坚定维护中非互利共赢的合作大方向。
二、推动中非广播电视媒体合作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广播电视要打造领域外交新优势,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对接非洲广播电视市场需求,实现对非广播电视交流传播,讲好中非故事,为中非媒体合作注入新动力,服务外交大局和国家战略。
(一)加强政策沟通,建立长效机制,助力中非媒体战略合作
中非广播电视政府部门加强媒体政策沟通,探索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传播理念和管理制度,推动中非各国发展战略相衔接,促进媒体共同发展。以中非媒体论坛为引擎,中非媒体合作政府部门带动媒体在内容、技术和人员交流等各领域的合作,达成中非媒体话语体系的共识。
一是利用国际官方组织机构和设立中非媒体合作会议联席制度协调机制。推动建立常设中非合作行业组织机构和主体,着眼于发展的系统性。推动非洲国家联盟、非洲广播联盟、非洲视频联盟等国际组织在各专业领域凝聚各国共识。二是建立精品内容译制、合作合拍扶持和非洲播映推广计划的长效机制。精选非洲本土小语种的译制语言及推广国家,持续供片增强传播效果,稳定与非洲国家媒体合作关系。三是建立涵养非洲国际市场的长效机制。中国广播电视主体要以“走市场”的形式,推动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把中国节目作为购买计划的重要组成;扩大中国广播电视产品的市场交易份额,并同步带动非洲媒体发展,在国际媒体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建立培育非洲观众市场的长效机制。支持开办多语种数字电视频道等,推动非洲观众形成收看习惯,促进中国节目在非洲的持续热播。五是建立持续有力推动非洲数字电视发展的长效机制,弥合非洲数字化鸿沟。鼓励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获得非洲国家准入牌照,加强媒体数字化建设和内容产业合作,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媒体领域。六是建立非洲本土人才库的长效机制。开展以使用非洲本土人才为主的媒体合作项目,推动非洲媒体专业化,帮助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夯实合作基础,打造一支非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人才主力军。
(二)推动国际传播从“走出去”转变到“走进去”,让中国节目走入非洲主流人群,走进千家万户
国际传播从以“供片为主”转变到“产品市场化运作为主”,以重点工程为引领,以中国节目为载体,带动中国观点、中国价值、中国文化进入非洲千家万户,以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促进中非民心相通。
1.加快播出平台的非洲布局,重点实施多语种“电视剧场”等日播节目的建设。优先建设运营数字电视频道和在线视频,进入非洲主流宣传渠道。开办中国影视剧专属数字电视频道,实现多语种24小时播出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落地目标,打造中国版HBO。“万村通”多语种数字化电视频道,定位于用非洲语言播出的本土化综合频道。鼓励在非洲新媒体渠道平台播出,吸引以网络音视频为收听收看主渠道的占非洲人口58.7%的年轻观众,扩大中国节目的覆盖范围。
推动中国节目在非洲各国“主流媒体、开路频道、黄金时段”的落地播出合作,以购买时段、节目互换、植入播出、广告置换等形式,实现固定时段、定期播出的持久化、常态化。加大推行在非洲国家主流媒体播放“中国剧场”等有效传播模式的力度,并将“中国剧场节目”模式提升为“中国剧场频道”模式。
2.加强非洲语言本土化译制,重点建设中国节目的非洲产品库。中国精品节目在非洲广泛传播的关键在于非洲本土语言译制,突破传播的语言瓶颈,打破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阻隔,增进非洲民众对中国文化和广播电视产品的认知度,提高竞争能力。以中国故事、非洲语言,拉近中非人民距離。根据非洲当地受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服务,形成包含版权购买、剧本翻译、角色配音、后期合成、宣传推广等完整的非洲本土化制作生产链条和本土化制作团队。中国在坦桑尼亚受欢迎率和影响力达到75%的主要原因是本土译制的影视精品培养了非洲当地观众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影视产品成为中非民心相通的桥梁与纽带,影视节目交流合作是中非媒体合作的重要内容。
建设中国节目非洲本土产品库,精选一批最优质热门且适合非洲受众口味的中国节目译制成本土语言,增加从非洲国家政要到普通群众的中国节目粉丝群。打造非洲本土观众看得懂、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的中国节目库,重点推动广播电视走出去最重要的产品形态电视剧的译制播出。以规划为引领,以国际传播项目合作为基础,满足非洲本土频道、数字电视频道的国际传播需求。
3.以传播渠道带动广播电视内容发展。与非洲国家共同合作建设传播平台,开办非洲本地化频道,采用渠道先行带动内容落地的方式,提升我国广播电视内容在非洲的有效入户播出;开展数字电视运营,搭建可管可控的国际传播渠道,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既符合国际商业规则又可有效传播我国优秀节目内容的新道路。以非洲本土化频道提供的优质内容发展广播电视用户,提升我国对非广播电视服务贸易水平。
(三)加强中非媒体交流互动,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
中非媒体合作是消减西方话语霸权,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扩大中非媒体合作联盟,提升非洲节目品质,打破西方话语权垄断,让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探索建立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建高效便捷的新闻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同步共享。二是顺应全球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趋势,实施媒体融合传播,打造中非官方融媒体平台,强化新媒体平台传播影响力,影响主流舆论阵地。三是发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融媒体平台的内容建设优势,打造中非媒体现象级视频广播电视产品和新媒体节目内容。打造承载中非媒体优秀节目的手机应用平台。四是推动中非媒体合作交流的双向对等,从单一单向的节目传播转变为双向交流。实现我国节目播出的多样性、国际化,在境外节目引进及播出渠道等方面,支持上星频道播出更多非洲国家的优秀节目。
三、中非广播电视媒体合作的战略思考
进一步深化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论述,全面理解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政策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有效推动中非广播电视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塑造中国与非洲国家“全面、客观、真实”的形象,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积极配合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优化“走出去”项目矩阵,积极发挥地方广播电视部门的作用,努力培育广播电视对外工作新动能,凝聚新时期做好国际传播的强大合力。
1.扩大交流合作,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加大文化交流计划活动,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应根据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原则,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走进非洲市场。建立以国有大型影视企业为龙头骨干,地方广电机构为主力军,民营机构为重要力量,社会组织为“走出去”活跃新生力量的国际传播新局面。二是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统筹规划,建立文化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建立系统性工程项目,积极拓展中非广播电视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带动中国内容技术、设备和标准走向非洲市场。三是提高文化交流实效。重点用好中央领导高访平台、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平台、中国联合展台平台、视听中国平台、重点国际传播工程平台等。鼓励支持中非互设文化中心、举办“中非文化交流国家年”活动,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合作。四是重点传播传承优秀的经典文化。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文艺精品、文化成果开展国际交流。尊重各国彼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促进中非文化兼容并蓄、共同繁荣,为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提供智慧和借鉴。
2.畅通传播渠道,实施非洲本土化战略。实施中国广播电视内容的非洲本土化战略,实现中国声音非洲本土化传播、中国故事非洲本土化讲述、中国视角非洲本土化呈现,推动影视精品走进非洲,增强中非媒体合作的有效传播。实施内容生产的本土化战略,持续加强非洲本土语言译制和本土化制作,重点实施走出去内容制作扶持计劃。以非洲国家语言实施本土化战略,译制节目内容的选择要凸显价值引领,精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打造国际传播的精品力作,进入非洲主流市场。实施宣传推广的本土化战略,建成多元融合营销体系,做大非洲市场规模;并以重点工程引领支持品牌项目做强做优,在公共外交职能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走进去。
实施推进实现中国媒体机构、人员、内容的非洲本土化进程战略。构建涵盖传播频率频道、影视译制、网络新媒体、期刊、境外机构和大型线下活动的中非国际传播体系,实现传播的立体化、常态化和本土化。在非建立培养频道运营维护、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信号传输、译制推广、产品营销等的非洲本土化团队。在境内建立节目制作产业基地,在境外建立工作站,采用本土化模式与境外媒体机构合作,引入市场化机制运作,形成从节目译制生产到境外落地播出的新型国际传播业态。
3.实施共建中非媒体国际话语权战略,重塑国际舆论新格局。扩大中非国家各层级政治对话和政策沟通,加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携手争取国际话语权,增进国际社会对中非国家发展的认同,维护中非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加强政府媒体主管部门对话与磋商,帮助非洲本土媒体建立形成独立的媒体理念与完善的运作体系,优先支持非洲媒体加强能力建设,共建中非媒体国际话语权。在国际舆论中同时发挥中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借力国际主流媒体,着力共同提高中非媒体的国际辐射力。加大对中国与非洲各国发展以及中非关系的信息传播力度和全面、客观报道,推动国际舆论更为真实、均衡地报道世界,持续互助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中非携手塑造有利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舆论新格局,共同构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生存发展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和传播秩序。中非媒体合作为构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持久助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部副主任
参考文献
[1]何兰,邓德花.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的论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的贡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
[2]李军.中非媒体合作讲好中非故事[N].光明日报,2018-09-11.
[3]胡正荣,李继东.媒体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4-11-19.
[4]周海金,郭冬冬.当前非洲媒体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兼论央视非洲分台对非洲媒体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5]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国际城市广播媒体合作论坛文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