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 李唐
位于日本德岛县的上胜町就是一个超老龄化且年轻劳动力极度稀缺的典型“空心化乡村”之一。
上胜町位于四国德岛县,面积为109.68平方公里,85.4%为林地覆盖,其中83%为杉树等人工林。小镇共有居民803户,人口约1700人,是四国地区最小的镇,约半数居民为老年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上胜町和许多德岛其他乡镇一样,以种植柑橘为主,农民要等到年底收获的季节才有收入。但柑橘种植当时仍然属于靠天吃饭的行业,如遇恶劣天气可能会收入无果,再加上当地山地较多,交通不便,整个乡村生活属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乡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空心化等问题,必须通过各种公共性支持政策推动乡村的再振兴与发展。
“树叶经济”让老人得以参与
让上胜町整个发展重焕活力的是当地农协职员横石知二。一次偶然去大阪出差时见识到高级料理店中装饰菜品的树叶竟然可以买卖,受此启发,横石带领村民将发展目光着眼于本地林区的树叶,重塑其经济价值,开创极具特色的“彩产业”。所谓“彩”代表各种树叶及季节花,如枫树、椿树、柿树的树叶以及梅花、樱花、桃花等,而“彩产业”是指将本地树叶进行整理再加工出售给东京、大阪等大都市的高级料理店作为菜品装饰的产业。
上胜町原本就是传统的花木产地,有着许多简易花棚,在这些简易花棚里可以种植出早于花期的花卉并提供给市场。无论是树叶还是花卉,从采摘到整理并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或是难以操作的技术,当地留守老年人和女性就可以轻松作业。
为了更好地销售树叶,横石走遍了很多高级料理店潜心学习各式料理在不同的季节会搭配怎样的树叶或花朵,遵循市场规律、按照餐厅要求销售本地树叶。日本四季分明,无论是人们爱吃的各种鱼类、果蔬还是农作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这样的风土中生活的日本人有着崇尚自然、重视时令菜品的饮食习惯。在横石的带领下,上胜町的老人严格按照寿司料理店的要求进行树叶采摘,不仅要求品相完美,还要根据大、中、小以及颜色深浅进行细致的分类。这样精益求精的树叶受到了东京、大阪等各高级料理店的青睐,各店纷纷与上胜町开展长期合作。
上胜町的树叶经济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农工商联合地方发展模式。农协在上胜町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负责接收从全国各地来的订单,再派发给各农家,农家根据订单要求完成制作后再次交由农协送到全国各地。为了更高效便捷地接收订单,上胜町拓展了面向老年人的电脑培训等内容,统一为电脑派单和收发,以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1999年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横石知二为社长、有6名员工的“彩装饰公司”,“树叶”产业使得上胜町的村民们收获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价值感。现在“彩装饰公司”经营约300种以上商品,平均年收入为2.5亿日元。在200多名生产者中,有月收入达200万日元、年收入高达1000万日元的农民。
自经营树叶事业以来,对于上胜町居民来说,收获的不仅是可观的收入,更有重焕老龄化小镇活力、重塑老年价值的重要功能。从事树叶的加工和整理可以使老年人有事可做,且程度适宜,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曾经无所事事的老人们,突然找到了新的乐趣和人生意义,每天忙着和邻居好友去采摘树叶,再通过网络卖到城市里,看着顾客的好评更是露出满脸的自豪和开心。
日本不仅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最大的长寿国。截至2020年9月,日本65岁以上老龄化率已达到28.7%,如何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已成为全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诚然,在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之外,日本一直实施的积极老龄化政策为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坚持发展对老年人的积极雇佣政策,并相继完善老年就业的各项法律制度。鼓励老年人就业,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工作和参与其他社会活動的机会,不仅发挥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更是让他们在继续工作中重塑人生价值,从而达到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
“零垃圾”小镇不是理想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把垃圾分成可燃烧、可回收以及可填埋等几项大类,而在上胜町这个仅有2000人的小镇上没有一个公共垃圾箱,仅有一个垃圾回收站,站内全部垃圾进行了非常细致、多达45种的分类,极大地推进了资源再利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胜町与日本其他乡村地区一样,生活垃圾主要通过野外填坑焚烧处理。1997年,日本法律开始规定禁止野外焚烧垃圾,尽管当时上胜町也购置了两台小型焚烧垃圾设施,但随着政府对焚烧垃圾的进一步严格管理以及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无法再用焚烧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加之上胜町山地较多,老龄化严重,选择垃圾外送的方式对当地无疑又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胜町不得不重新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置方法。2000年开始,上胜町政府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垃圾分类,尽量减少填埋或焚烧。2003年,上胜町成为日本首个宣布开展“零垃圾运动”的地方,并计划在2020年前成为一个零垃圾城镇,也就是实现垃圾的零焚烧和零填埋。“零垃圾”的理念最初于20世纪90年代发源于澳大利亚,具体指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都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重新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最大化。
2005年上胜町成立NPO法人“零垃圾学会”,政府委托该法人负责垃圾回收站的管理及运营。上胜町居民需要每天在早上7点半到下午2点亲自将在家简单分类后的垃圾送到日比谷垃圾回收站,该回收站会进一步进行细分。而且,部分垃圾是有偿回收,如一次性筷子、废电池、大件垃圾、家电等。其中,厨余垃圾是不能送到垃圾回收站的,要在各家庭进行堆肥处理,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胜町就以补助的形式鼓励家庭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如对购买电动厨余垃圾处理机的家庭给予补助,这在当时的日本都尚属先例。上胜町鼓励各家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堆肥后的肥料可直接用于农田,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事实上,日本探索垃圾分类已有40余年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重视经济发展,对于垃圾的处理也仅是实施简单的填埋或焚烧,对于由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的急剧攀升,垃圾处理能力的滞后已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于是,从70年代开始,日本以市、町、村等地方自治体为实施主体,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可燃垃圾(厨余、废纸等)、不可燃垃圾(小型金属类、喷雾罐等)、巨大垃圾(体积较大的家具、部分电器等)、资源垃圾(玻璃瓶、旧报纸、纸箱等)、有害垃圾(电池、水银体温计等)和其他垃圾(建筑垃圾)等。日本的垃圾要求使用制定的垃圾袋进行分类,垃圾袋可在超市、便利店等地买到,垃圾袋上都有本地对应的编码。此外,日本每个地区对于各类垃圾丢放都有着严格的日期规定,例如可燃垃圾每周两次,不可燃垃圾每周两次,大型垃圾可能为一个月一次。如果错过垃圾投放的日子,就只能继续将垃圾带回家等待下一个投放日。对于某些巨型垃圾也要使用预约收费制,随意丢放会被处于一定的罚金。如此繁琐的垃圾分类能让每位国民遵守,不仅靠公民的道德素質,还离不开法律的震慑作用,日本围绕垃圾分类的法律众多,如《废弃物处理法》《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
由于上胜町的老龄化较为严重,几乎全镇一半的人均为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很难只身将垃圾送至日比谷垃圾回收站。于是,从2006年开始,上胜町开展了针对这类老人垃圾回收的援助办法,通过申请审核的老年人可以享受每2个月上门回收一次的有偿垃圾回收服务。所有送到日比谷垃圾站的垃圾经过整理和打包处理后,分门别类在回收站存留,定期会有相关的业者上门回收。
此外,在2006年,上胜町新开了资源循环利用商店,店内摆放的是可以再次使用的器具或二手衣物等,小镇居民或外地游客均可免费或有偿带走需要物品,据统计每月约有100千克的物品被再次利用。同时,还开设了循环手工创意小店,小店里呈放的都是就地取材、经过回收垃圾再次加工改造后的带有艺术特点的手工制品,赢得了许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据统计,2016年上胜町的垃圾循环利用率高达79.5%,每人日均垃圾排放量为477克,仅为日本平均的1/3,“零垃圾”“绿色”“环保”已成为上胜町新的代言和标签,这一环保行动也火遍了全日本。
零垃圾运动的开展进一步保护了上胜町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无垃圾、无污染的优美环境中种植培育的“绿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越来越高,反过来增强了“树叶经济”的附加价值。现在的上胜町不仅是“树叶经济”发源地、“零垃圾运动”排头兵,同时也是“日本最美乡村”联盟的首批成员。2018年6月,上胜町被评选为日本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29个“可持续发展未来城镇”之一。
2020年初,上胜町制定了未来4年第2期本地振兴计划,提出了未来要实施的三个计划。一是进一步发展“树叶经济”,向全国招募有意扎根于上胜町从事树叶产业的企业和年轻人,从而培育本地农业与林业发展的后继者。二是继续推进“零垃圾运动”,在此基础上开展环境教育,创设“零垃圾”运营中心,形成资源循环型小镇。三则是助力儿童成长教育。上胜町计划推进从0岁开始到小学、中学的一贯教育和保育事业,充分调动本地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力争提升小镇全体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日本列岛地形狭长、气候变化大、四季分明,加之地质灾害频发,所以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养成了“闻松涛之声,赏鸟虫之音”的爱好。这种独特的自然观不仅渗透于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宗教中,而且使得每个人都有着亲近、保护、与自然为友的环保意识。正是基于这种自然观,才有了上胜町独特的发展成就。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