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 白洁 张丽霞
农业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9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特别报告》指出:只有通过减少包括土地和粮食在内的所有行业的排放,才有可能实现将升温控制在远低于2℃的目标。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提出了2030年左右达峰的承诺,作为重要排放源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和挑战。
1 现状分析
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发布的《2016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指出,全球约有1/5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排放。从来源上看,农业排放温室气体由稻田甲烷排放、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4部分组成。从温室气体组成上看,一氧化二氮占比最高,在50%左右,甲烷和二氧化碳占比相近。韦沁等对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1999年国内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7864.56万吨,2014年达到11363.02万吨,增长1.44倍,年均增长率为2.48%,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区域影响方面,南北区域存在差异。以地理上通用的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南方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4%、北方地区为2.92%,高于全国水平。在产值碳排放强度方面,1999~2003年全国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变化趋于平稳,呈小幅下降;2004年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技术进步对排放强度起到了积极正向的影响。
2 主要问题与挑战
2.1 可持续土地管理能力薄弱
土地既是温室气体的源,又是重要的汇,对气候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我国,土地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土地資源规划的不合理,造成了我国的土地质量不高,出现严重的退化问题;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分散种植、养殖的模式仍占主流;因管理不科学造成农作物产量低、过度浪费、植被焚烧等现象。
2.2 化肥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化肥中的氮元素是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资料显示,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由减少化肥使用带来的氮减排量近60万吨。在我国,随着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的实施,化肥利用率显著提高,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尽管如此,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仍远高于亩均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
2.3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低
粮农组织发布资料显示,畜禽养殖排放的温室气体多于其他粮食生产部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尽管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但散、乱、小的养殖单元仍然存在。畜牧业在为我国每年提供1.5亿多吨肉蛋奶的同时,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其中有40%未有效处理和利用。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土地的可持续管理
开展可持续管理是未来土地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土地问题涉及到农业、林业、村庄等多个部门多个机构,因此,开展土地可持续管理首先要明确部门与责任。其次,积极运用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保护、有机农业、精准农业、放牧地管理、病虫害综合治理、雨水收集等可持续土地管理措施。最后,要加紧治理退化及正在退化土地,优化配置现有的土地资源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积极推广低碳养殖和有机种植
粮农组织负责人表示,采用改良的低碳养殖做法可以减少20%~3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开展低碳养殖就要对现有生产设施和技术进行转变,使用节水式饮水器,建设漏缝地板、舍下贮存池、雨污分流等设施,减少粪污产生总量;要推广圈舍气体净化、粪污覆盖贮存等技术控制气体排放;同时,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标准,降低畜禽养殖氮排泄量。另一方面,开展有机种植不仅会提高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还会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科学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