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明 陈隆升 张震
油茶生长周期长,林分郁闭度需要6~7年才能完成,期间拥有充足的林分空间,如果采用正确合理的模式进行林农间种,不但可调节油茶林地的小气候,而且可起到以耕代抚和以耕代管的叠加作用,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形成油茶林地高效种植模式。在此重点介绍以下3种油茶复合经营模式。
林-农(药)复合间种模式
这种模式相对简单,适应性强,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油茶林地的空间,增加林地产出,在立地条件允许的区域均可种植。
技术要点:根據气候和土壤等实际情况,本着“林农间作、以林为主”原则, 依据“利土壤肥力、利油茶生长、利稳定收益”的标准,选择油茶林下复合经营品种。在油茶幼林阶段间种植物可选用红薯、玉竹等阳性经济作物或中药材。油茶成林阶段由于林分郁闭度增加,空间有限,可选用耐阴性较强的食用菌等经济植物进行间种。无论间种何种作物,需注意给油茶林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并加强抚育管理。
林-农-禽复合种养模式
丘陵山地种油茶,油茶林间种作物、养家禽,形成“作物秸秆喂家禽,家禽粪肥果”生态循环链。这种模式生态循环链相对较短,种养结合,效益较高,但是养殖投入较大,有一定风险,需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控制好养殖规模,适合于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丘陵山地或平缓地区。
这种种养模式还应抓好以下技术关键:一是养殖规模在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和当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所养家禽当年产生的有机排泄物满足当年油茶林和间种作物养分需求进行配置;二是林下放养鸡按小于1500只/公顷的密度,需避开油茶花期9下旬~12月下旬;三是油茶林下养鸡容易导致土壤变得紧实,需加强垦复,疏松土壤,保持土壤通透;四是油茶林下养鸡产生鸡粪,如没有经过堆沤发酵直接留在油茶林里,容易滋生有害病原,应及时做好病虫害观测与防治工作。
林-农(药)-禽、渔循环利用模式
实行丘陵种油茶、油茶林种养结合、水塘养鱼、建沼气池,形成“油茶园间种作物,作物喂鱼或喂禽,禽粪制作沼气,沼渣液、衬塘泥肥果”生态循环链。
这种模式经营优点是经营效益高、成本回收期短,但是环节多且复杂、油茶生产所占比列较小,需要较为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立地环境,尤其适合于水资源丰富、便于修建水库或水塘的且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丘陵山地或平缓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