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来,董明纲,路硕娅
(1.河北北方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总实验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外科学总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通过学习外科学总论可帮助学生掌握外科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外科学总论课程中存在大量概念性内容,教学难度高,学生理解困难,记忆难度大,内容抽象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历来是外科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课程[1-2]。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临床本科2个小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09—2019-09月河北北方学院五年制临床本科2个小班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个小班设为观察组(30人),另一个小班设为对照组(30人)。观察组中男19人,女11人;年龄18~24岁,平均(21.5±1.0)岁。对照组中男20人,女10人;年龄18~24岁,平均(22.1±1.1)岁。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观察组采用PBL,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的病例资料,根据资料进行构思并设计一系列问题,设计问题时按照难度递进式原则,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逻辑关系,注重联系临床知识以及多学科合作。提前一周将准备好的资料与问题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示例1: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后总结术前准备及患者准备并现场演练。示例2:假设患者为重度甲亢,大量食用甜食后引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此时该采取何种治疗方式。示例3:假设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伴随腹腔感染,如何判断患者感染程度,抢救过程中需要监测哪些生理指标?示例4:某老年患者需行肺癌手术,围术期间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正式上课时,学生按组划分,阐述各自的观点,开展小组讨论,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给予引导防止偏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重点讲解回答学生的问题,纠正错误观点。
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课件,并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规划。教师在课堂讲解外科学总论基础理论知识、突出理论重点,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布置作业并督促学生复习。
干预3个月后评价2组考试成绩,考试包括主观题及客观题,共计100分,其中主观题(案例分析、问答或论述)50分,客观题(填空、选择、名词解释)50分。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统一阅卷。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教学效果,调查项目包括掌握独立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自学、实践操作、问题解决能力,每个项目均包括是、否2个选项。
观察组客观题、主观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分,
观察组学生掌握独立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自学、实践操作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教学效果比较 n(%)
LBL是常用的授课方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教学主体为教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其优点在于易控制教学进度,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自学能力差,创新能力低下。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3-4]。PBL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该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展开引导式学习,教学过程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答-论证假设-归纳总结[5]。
本研究中以临床本科2个小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BL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学生客观题及主观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掌握独立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自学、实践操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比例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效果优于LBL。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病例真实性与直观性较高,学生可在讨论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分析病例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6],小组讨论过程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发散临床思维、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选择典型病例并提前发放,要求学生自行预习,学生为解决问题会自行查阅相关文献与教科书,小组讨论中大家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促进知识的交流与融合,最终达到掌握多学科知识的目的[7-8]。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引申、层层剖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师生互动,实现了教学目标。综上,外科总论实验室教学中应用PBL可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