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2-07 13:00曹清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性贫血贫血红细胞

曹清红

慢性疾病性贫血在现阶段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是指慢性炎症、未侵入骨髓的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病症,与出血、溶血、骨髓浸润及内分泌疾病因素无关[1]。该种疾病一般是由于体内铁代谢呈紊乱状态,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较少或者活性降低所致,故而临床往往以改善机体血红蛋白为主要治疗原则,积极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老年人抵抗力较年轻人群差,所以在治疗期间应获得更多关注。本次试验尝试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给予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8.32±4.62)岁;贫血程度:轻度贫血10例、中度贫血12例、重度贫血8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7~84岁,平均年龄(78.30±4.63)岁;贫血程度:轻度贫血11例、中度贫血13例、重度贫血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贫血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加入试验,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1 g左卡尼汀静脉滴注,3次/周。观察组实施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针对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的患者使用剂量3000 U,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2次/周即可;针对重度贫血患者使用剂量10000 U,2次/周即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治疗患者贫血症状已完全痊愈,血红蛋白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显效:经治疗患者贫血症状基本恢复,血红蛋白水平接近正常范围;有效:经治疗患者贫血症状有所好转,血红蛋白水平有一定的提升;无效:患者贫血症状治疗后并无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水平无变化甚至降低。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g/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认定慢性疾病性贫血的发生因素主要为红细胞寿命缩短、铁释放和利用存在障碍及骨髓对贫血反应较迟钝[3]。其中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较多,如发热受损红细胞膜被侵犯、细菌毒素性溶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非特异性刺激增加了其细胞活性、肿瘤者体内大量的溶血素、血管损伤;铁释放和利用存在障碍的原因在于机体对细菌和肿瘤组织的生长性反应;骨髓对贫血反应较迟钝的原因是骨髓欠缺对贫血的代偿能力[4,5]。

左卡尼汀注射液是临床常规治疗性药物,可加快机体脂类代谢,在缺血缺氧的机体中可堆积大量脂酰辅酶A(CoA),亦可在机体内堆积大量的长链脂酰卡尼汀,游离的卡尼汀减少,从而有效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病症,但是该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及呼吸系统等[6]。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糖蛋白质激素的一种,属于骨髓中血红细胞前驱细胞因子,可直接作用于机体血管,使得外周血管对肾上腺素的反应能力增强,亦可升高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浓度,从而有效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7-9]。另外,该药物可对机体血管紧张素Ⅱ起到一定的介导性作用,从而加强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吸收作用,增加血容量,达到升高血压的目的,改善机体贫血症状[10-12]。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群本身容易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规用药可增加药物对老人机体的冲击力,所以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也要注意用量。本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2、4、6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7.73±11.49)、(98.37±13.28)、(114.23±14.21)g/L,均高于对照组的(77.82±11.53)、(84.40±12.83)、(98.72±12.9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将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陈志强[13]研究结果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2.5±11.8)、(77.8±11.6)、(84.6±12.7)、(97.2±12.4)、(104.7±13.4)g/L,观察组各项数据分别为(79±11.7)、(87.7±11.5)、(98.4±13.4)、(110.2±14.3)、(123.5±15.1)g/L,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79%(28/39)较对照组51.28%(20/39)更高(P<0.05)”,结果与本文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采用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血红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贫血贫血红细胞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切莫轻视儿童营养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