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仁怀 564501)
对建筑企业来说,不仅要增强技术力量,而且要多关注管理水平提升,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尤其重要。工程管理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要渗入到项目各实施环节中去,完成对工程相关的技术、材料、人员及资金等要素的组织协调工作。但在工程实际管理中许多问题依然存在,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尤为不利,需从强化管理工作入手,深刻剖析导致管理问题的潜在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实际施工中涉及到多个专业施工环节,施工人员数量较多。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质量意识等都将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人为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决策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决策的合理性,反之则将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将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现阶段的情形来看,如今很多建筑工程单位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完善管理体制,且没有为自身配备功能齐全的管理机构、管理结构。管理过程中并未指派专人深入实际,考察工程实际追求以及工程条件。施工过程中,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技能单一,没有展开人力方面的优化工作,自然无法获得预期的工程管理结果。此外很多建筑工程单位都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约束施工行为,工程的管理品质没有体现有效性与规范性。
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关系到工程能耗水平、环保效果、使用价值以及工程整体质量,也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工作。通常在施工时,材料的质量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可有效预防劣质材料用于施工,在采购、材料进场以及施工等环节均要做好材料抽验工作,如若材料质量问题未被发现,则说明存在管理缺失问题,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建筑工程既要受到政府和行业有关部门的监管,又要接受建筑企业自身和建设单位的监督,其监管的力度和效果会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存在监管不力、重视不够的现象;行业管理机构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标准落实不到位;建设单位普遍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工程管理人员,而建筑企业往往忽视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管和把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主动性不足。
首先健全监理制度,要充分发挥监理对于质量、进度、安全等的管控效果,重点抓好施工质量问题,及时发现施工质量缺陷并严格要求整改期限,监理部门还应详细记录施工现场状况,分析进度管理中的问题,并排查安全隐患;其次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管理手段,如BIM技术,以便实时掌控项目现状,强化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功能,为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当然还应完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各参建主体的相关管理制度且要做到根据现阶段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对现行工程管理制度加以调整,并针对施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总结出管理经验并以规定的形式对制度予以补充。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价比,加强关键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进场关,必须“三证”齐全且与实物相符,严格按标准要求的程序、批次和项目抽样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现场。施工中加强材料的储存使用管理,确保用于工程的材料质量合格。建筑工程施工时常常需要应用到各种仪器设备,监测计量仪器的精度和施工设备的工作性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目标的实现。在选购仪器设备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按照适用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进行比选。使用中要落实维护保养责任,按要求定期检定和维修,保证仪器设备始终能可靠使用。
建筑工程需要有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的人员来操作施工,前线施工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同时要保证人员的合理分配。资历老,技术高的施工人员可以在建筑技术方面指导新人,管理体制进行新老员工的配平。同时建筑蓝图的规划人员一定要选取有技术,思想开阔的高端技术型人才,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操作,把工作任务清晰有效的传达下去。同时开设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培训系统,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都要受训上岗,保证建筑知识的全员普及化,技术的再升级。对特殊岗位的人员要求,持有建筑工程相关证书才可以上岗,时刻保证体制内监督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相互督促,相互监督,提高整体建设质量。
总之,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不管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的城市,在建筑建设规模方面都出现了急剧扩建的现象,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各行业中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成为目前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