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锋 刘洁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从当前城乡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河源古村落的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模式较为僵化,发展内动力不足,并且随着河源地区现代文明的发展,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对河源古村落不合理开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河源古村落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为乡村地区在当今时代突破现有发展困境,实现新时代下的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河源古村落地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些共性经验。
河源古村落地区面临的第一个发展困境,即该地区的壮劳力短缺问题。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相较于古村落地区,城镇中有更广阔的就业平台,更优良的就业环境和更丰厚的薪资待遇,因此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地区的青年人更倾向于到城镇中发展。长此以往,这种古村落地区的壮劳力向城镇流失的现象,就会带来了古村落地区壮劳力短缺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古村落地区的发展。
除了古村落地区壮劳力短缺的问题外,该地区还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常常面临着发展时的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等难题。众所周知,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正是支持一个地区实现发展的两项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河源古村落很难有突破原有发展模式的可能性,也很难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与新兴科学发展理念,甚至会因此陷入但墨守成规的恶性循环中。由此可见,如何妥当地解决河源古村落地区在发展时面临的资金和技术问题,是探索该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当前发展实际来说,河源古村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发展给河源古村落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河源古村落的壮劳力大量流失,该地区出现了田地闲置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土地肥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土质。此外,该地区的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废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不注意分类处理。上述三方面现象是造成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想助推河源古村落地区进一步发展,必须着手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河源古村落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应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支持下,政府会给予该地区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援助。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会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的就业岗位,为适龄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打造更优良的就业环境,以此来尽可能减少壮劳力缺失的现象。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支持下,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以政策激发河源古村落发展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全国多低农村发展中的现存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导向和共性解决策略。但是在河源古村落地区的发展实际中,则不可盲目照搬乡村振兴战略,而是要充分考虑河源古村落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发展。河源古村落地区相较于普通乡村来说,其突出特点在于河源古村落地区还保留着自古流传下来的建筑特色和以农业为主的发展理念。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还要注意做好新兴发展理念的宣传工作,提升该地区居民的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意识。与此同时,河源古村落地区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时,也可与当地的建筑特色与风土人情充分结合,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之外,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密切关注了当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并针对多地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导向,倡导振兴乡村时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这一启示,河源古村落地区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时,应首先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该地区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着手解决河源古村落地区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资源闲置等问题,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此外,相关部门还应组织并引导一部分居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并进行试点工作。如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经济在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物质与技术的保障。河源古村落地区目前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滞后与缓慢的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帮助与引导下,该地区能否抓住机遇,实现新时代下的新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分析河源古村落地区现存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探究了河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切实地帮助该地区因地制宜地找到与新时代相契合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