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雷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高职院校从入学到毕业是三年时间,而在校的学习时长其实只有两年。按照党组织发展的原则和规定,从提出入党申请之日起,接受入党考验,需要一年以上的培训和考核。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是,大多数积极分子在被留党察看时都会生存和进入社会,这是高职院校基层组织发展面临的难题。
目前,学生党员急需一支专业、稳定的领导队伍,而目前党建全日制职工队伍数量明显较少,技能参差不齐。这样的形势,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政党的需要。
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方面,多数集中在具体的理论讲座、生活会的组织、党员的活动等方面,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党的理论知识方面,当前的政治新闻等,大多数学生受到被动的教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对党员中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差异考虑不够,盲目追求一致,缺乏针对性的不同阶段的培训,使大多数学生党员对党员的理论训练感到厌倦和物理,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的理论教育活动水平只是片面的、暂时的,没有内化在学生的核心素质中,甚至不能在具体行动中外化,容易导致学生党员意识淡薄,削弱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设置不公,教育体制简单,传统教育体制长期存在。在新媒体的基础上,大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化、计算机化的发展要求;其次,在教育管理上,还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预科培训管理也流于形式。学生党员入党后,少数学生党员的严格要求正在逐步放宽,这就是为什么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程序,完善学生党员的学校管理机制。
新时代要注重培养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技能和业务精神,加强党员和领导班子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业务过硬的领导队伍。高职院校要努力推进党的组织规范化,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党生产队伍。一是通过选拔和工作人员选派,选拔优秀的党的工作人员。能力和品德方面,要选择政治上可靠、热爱党务、有一定党建工作能力的同志;其次,要通过制度考核和激励的方式管理党建队伍。明确用人导向,着力培养优秀和有潜力的党政干部;建立健全党的物质激励机制,三是通过提高骨干素质来培养和训练职工,高职院校要注重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探索菜单教育培训的顺序和方法,促进党的建设技能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学生党员的传统培训方式主要是培训班、交流会、理论讲座等形式,形式比较简单,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新平台的作用,使支部活动和党员培训更加多样化,快速受益。定期通过手机软件、微信平台等方式进行专题学习,切实增强党对青年学生生活方便使用的学生党员观念的认识和宗旨。或者以“小型晚会课”和“小课堂”的形式,选择相关主题进行讲解和交流,内容与主题相适应;可以解释理论知识、典型榜样学习、党史知识、电影知识、交流讨论等。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学生党的成员直接与学生见面,学生党的部门履行教育、组织、宣传等重要职能,为凝聚学生党员和服务学生党员。无论什么时候,支部建设都必须严格。一是切实落实民主制度。日常教育、传统教育和创新训练,让学生永远不会忘记党员的身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核心力量;二是构建“两学一做”的长效机制。是党性锻炼的高效平台,实现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统一。
要把培养和领导学生党员的重点从入党前转移到入党后,一是要认真监测发展党员的入党情况。二是加大预科阶段的考核力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课内外综合绩效考核,实行十日报告和月报制度。注重日常考核,建议学生党员自觉遵守党纪校纪,努力成为合格的党员和模范党员。适合对学生党员进行精确考核,鼓励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社区服务中发挥带头作用。
在宿舍、培训室、工作场所和其他地方创建党员示范单位。同时,积极搭建一批位于社区、公司企业、扶贫区域等方面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拥有一支专业的党建领导队伍是学生党员教育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创新学生党员培养管理的理念及方式,并健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从而开辟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逐渐提升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