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丽娟
(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营口市 115000)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日渐的广泛和成熟,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大部分的教师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和简单的应用上,教师自身的素养无法支撑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最大效用的发挥,没有充分灵活且深刻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尚处于起步和摸索的阶段,在这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极为不符。作为进修学院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的适应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教学必须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师则是以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与“被教”的被动学习状态,而是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要实现这一点,作为教师,就必须从观念上进行改变,提高自身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人的行动,教师的具备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就会存在相对应的教学行为,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阶段,为更好的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全面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必须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修养,科学的利用进修时间,深入阅读和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和实际案例,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总结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素质的发展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指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从呈现方式、要领途径等方面进行有机的渗透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学科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是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到现代模式的质的飞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推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如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师自身必须提升信息素养,掌握正确应用信息技术,高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到最优化的张杰提取出来,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效益,并积极引导学生以组织、合作、探究的方法去获取新知。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认清并加以足够的重视,巧用多媒体,为学生打造精准的课堂信息价值,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展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以结合微课视频教学方式,展现为本内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数学教学展现三维立体、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等等。其次,融合有效资源,改进学科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教师要学会提取海量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优化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从理论到实践。最后,提高信息敏感度。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教师要积极输赢课改新形势,培养自身对信息的敏感度,主动去搜索有价值的信息,利用互联网去搜集教学资源,充实文本内容,及时把握现代化教学新观念,以先进的信心素养观驾驭教学行为。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知识的获取渠道日益增多,这对于教师而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面对海量的资源,难以分辨和甄别,所以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筛选信息的才能,并且在有限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向学生输送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启迪思维,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思维平台;另外,教师还需要强化指导学生正确辨别信息、取舍信息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知识,形成独立自主的思考品质。
总之,在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阶段背景下,教师自身要重视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的提升,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强化,从而正确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