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红
(新疆青河县青河镇第一小学,新疆 青河 836299)
当前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与深化,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也作出了很大的调整,小学书法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以及书法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书法教学实际中发现,很多老师只注重对学生书法技能技巧的讲解与训练,对于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很多小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在开展小学书法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书法技术与技巧方面的讲解与训练,更应当加强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对学生的今后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那么,如何在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呢?结合这一教学课题,基于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措施,希望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学生面前呈现优秀书法作品,能够让学生体会其外在表现形式,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和把握书法作品,增进对书法的深入认识,让学生观察与赏析书法作品外在形式过程当中,在审美感知能力方面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这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应当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知作品中的美,这样才能将其审美意识调动出来,对作品展开深入的解读,增加审美乐趣,所以在开展小学书法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让学生在对书法作品学习过程当中体会其中美的因素,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如在教学小学书法毛笔字写字过程当中,将当代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作品引入课堂,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向学生讲解范本的来源,虽然在对作品欣赏过程,中小学生对其中的字句不能深入的理解,但却可以整体体会作者书写文字的风格与美,积累审美。在我国不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对这些优秀书法作品的欣赏,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意义重大。
在对书法作品进行观察过程中,发现书法作品传情达意是通过线条来实现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决定,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常常会萌发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老师应当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开展书法教学时,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将学生的记忆表象充分激发出来,培养小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在开展书法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将书法常用的一些术语,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才能将学生的记忆表象充分激发出来,围绕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对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深入理解,促进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
对于书法作品的学习,不仅应当注重赏析书法的外在审美,同时,还应当充分重视书法具有的内涵,将作品中的意境充分领悟,从而让学生在感兴趣,认识过程中实现理性层面的转化,并从中体会到乐趣与满足。所以在开展小学书法教学时,应当注重书法美学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并且充分学好书法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在书法,保持良好的方向性。书法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应当不断丰富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各类书法作品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时,个体差异性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在理解作品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存在,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差异性认知给予充分尊重,增强学生个性鉴赏能力。
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鉴赏书法作品,并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老师应当肯定学生的观点,同时多多鼓励,并让学生进行书法作品自主创作,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如在小学书法过程当中,给学生创造欣赏名家作品的机会,从中体会作品的书法技巧,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进行临摹与创作,增进创作体验,体会其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不断。
如教学小学书法 “长横”和“短横”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五”、“贵” 等几个字在米字格当中,“长横”具体所占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想象,受到老师的启发影响,学生了解到,不同结构的字虽然有相同的部分,但是书写方式上却存在很大不同,之后让学生进行字贴临摹,充分了解和掌握田字格中长横的具体位置,并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供一些字贴中没有纳入的,学生熟悉的字,让学生对这些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并书写在田字格中,与老师的教学展开对比,通过学生的创作表达,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总之,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语言符号,在开展书法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突破文字层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技巧,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对于书法教学的特点充分把握,并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