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3)
中专计算机教师为了创新教学模式,就要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提出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可以保证中专计算机教学模式更加新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学习和训练之中。
近几年来,各大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已经逐步融入互联网技术,并尝试进行信息化教学。大多数教师会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计算机课堂,比如视频、PPT等方式均收获一定的效果。尽管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但却没有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并没有得到创新,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得到进一步激发。中专计算机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就会导致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没有将教学与就业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不能获得提高。
中专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计算机水平不足,对计算机接触比较少;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接触比较多,也更容易掌握相应的技能。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致,在学习中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方法,就很难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结合岗位要求,这样就会给学生就业带来许多问题。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由于实践教学不完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就会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很难得到提升。许多中专计算机教学重视理论知识,却忽视实践教学,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可以得到突破,每个学生均可以获得平等的教育。互联网会提供优势资源,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可以使教学摆脱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教育,学生可以登录相关网站进行学习,教师也可直接进行在线答疑,这就有助于学生迅速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就可以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学习和复习课程,同时还可以反复播放相关内容,从而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1]。
互联网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习,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观看和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转变教学方式,还可以保证学生随时可以获取知识。
中专计算机教学若要实现创新和改革,就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完善。由于计算机教学内容比较多元化,相应技术亦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确保其与先进的技术、岗位要求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激发,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效果提升。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要充分优化教学模式,将教学与未来岗位相结合,积极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人才。要结合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计算机课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了解社会需求与市场动向,实现对多个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其基础情况,根据成绩进划分,使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基础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学习更加专业的内容,开展更加专业的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就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做到稳扎稳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2]。
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转计算机教学的课程需得到进一步完善。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计算机课程,将课程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并凸显出职业特点,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从而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构建健全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人的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要结合市场情况和行业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使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融入其它专业知识,使学生的能力更加多元化。
学校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要保证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更加深入,双方各自拿出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为企业所需人才,提高学校的就业率[3]。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能力,就要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