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涛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很多高中都逐渐开展信息技术学科,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来更好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这样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还可以锻炼高中生的思维,让高中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大量的文化知识点之外,还需要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学科,以此来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我国教育部门在2014年12月的时候已经开始修订高中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教授学生更为丰富的知识点还需要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理念,保证学生可以在日后更好的发展。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想要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就需要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来更好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仅可以让高中生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还可以真正意义上培养好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先要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先掌握好好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然后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这样才能让教师落实计算方案,从而通过各种媒体表达、交流、质疑、修正、完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在对挖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计算思维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抽象,第二个方面就是自动化。
从本质上来看,抽象是一种特殊的标配,主要指的就是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将其当做一个教学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教育学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学校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在学校中定期举办一些选举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而且为了达到较高的信度,多数选用人工手写填报的方式,在候选人的下方打“√”,以此来表示同意那一位选手入选[1]。在投票结束之后需要负责人统计最后的数据,发布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通过电脑对其进行统计,这样不仅仅方便快捷,还可以保证选举的准确率,同时负责人还可以将票数的统计放映在大屏幕上,体现选举的公平、透明。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进行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从而有效实现高中信息化课程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可以实现编程的特殊性还可以自动的解决一些问题,因为很多问题的出现将一些事情变的非常复杂,而通过信息技术便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化课程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
例如:在高中生进行学习“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一章节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设计出比较具体的实践任务,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键盘输入、语音识别的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自行体会自动化加工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多元化的课程,这门学科并不是需要学生针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灵活、巧妙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发散高中生的思维,让高中生在日后更好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主要是由一个必修模块、五个选修模块组成,在这些模块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同时提高基本的创设效率,落实教师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采用计算机来学习知识点,真正意义上利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学习过程中来,这样高中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便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系列的知识点,进而完善学生的学习目标[2]。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高中教师想要更好的教育高中生,不仅仅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还需要针对高中生的学习情况来落实新型的教学方法。现阶段很多高中院校为了更综合的培养高中生,都不断开设了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以此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让高中生在日后可以更灵活的进行学习。从目前为止,想要更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高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点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仅可以教会学生一些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还可以落实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被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挖掘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有灵活的知识点,让高中生可以在日后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来报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