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河北 青龙 066500)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有发展。“拓展延伸”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课外资源的导入和联系,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实践和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更深邃的层次,对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有序梳理、深层思考、灵活运用,最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需要遵循一定原则,才能让它发挥更大功效。我们常见的实施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教育名言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应该创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转变角色观念,营造生活氛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都容易接受。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点击语文。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
教学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的灵魂。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效益为核心,我们要善于联想,巧妙拓展。对学生来说,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只需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学得牢固扎实。所以,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弱化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重点处适当补充和拓展非常必要,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拉近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从而有效强化教和学的效果。
语文学科是一门载满人类文明结晶,拥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语词精灵的跃动,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那无声的冷月,那静谧的荷塘,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让每个人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激发对魅力汉语的热爱。语文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品读精美的语言,领略语文的魅力。通过语言实践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实现有效的语言积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求的习气,增强思想的严密性、深入性和批判性”。在拓展教学中,一定要留意学生批判才干的提高,可以这样说,学生的批判才干是审美发明力的最高表现。现行的语文教材,虽然是新编的,但有一些传统篇目,而对一些传统篇目内容分析,似乎是早就有了定论,正是这些已成定论的东西,严重约束学生的审美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留意培养学生的批判力,并提供给学生展现这种批判力的平台。譬如,联系陆游的爱情喜剧阅读《雷雨》,解读周朴园的笼统,就不会片面以为周朴园只是一个严酷无私虚伪的小人。再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要敬亭山”和辛弃疾的“休去倚危栏,闲愁最苦”,对比阅读,就会不再从中看到消极的思想,而更多的是看到作者的旷达。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教师就要善于选取相关教学资料,将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存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将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看经历人间冷暖、世事变迁以后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怎样的不同。比如入长安前的李白和出长安后的李白;南迁前的李清照和南迁以后的李清照;“乌台诗案”前的苏轼和被贬黄州后的苏轼,等等。相似阅读或对比阅读还可以成为研究性阅读的内容,进一步向文学大世界拓展,让学生在文学这座宝库中徜徉撷取,学会阅读,真正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总之,拓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择,在紧扣文本、启发学生深入阅读并形成个体独特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必要、有效度的拓展,切忌架空文本,牵强附会地为拓展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