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总校,河北 青龙 066507)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习作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在:求知的需要,求尊重的需要,好奇的需要等。实践证明,只有当其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才会心情愉快地学习作文,并发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成功与否,主要不在“教”,而在于学生愿写、乐写。为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做法为:一是指导学生明确写作的社会意义,即亲身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二是指导学生明确每次写作的具体意义。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这次为什么写,以引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三是为学生写作创造一定的写作情境。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四是及时捕捉写作时机。教师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什么刺激而情绪激动,急于有话要说的时候,及时命题,趁热打铁地指导学生写作,不要错过写作时机;五是指导学生写作内容要充实生动;六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大加鼓励,发现进步就大力表扬,教师可以在同学面前宣读学生用的好段、好句,甚至一两个好词,在批阅时打上亮点分和书写分,用激励性的评语大加赞赏,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信;七是适当开展写作竞赛。办专刊,鼓励写得差的也要贴出来,鼓励写得好的参加征文比赛,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素材是一篇作文的原始材料。原始材料缺乏,当然就写不出作文来。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素材,选材普遍“俗”。教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丰富作文素材,让学生写出鲜而不俗,同时又能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好作文呢?一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书本作业的过程中选择作文素材。学生在完成各种形式的作业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思考过程,饱尝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互相交流做作业经验的情境,以寻找《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我要学习他勤奋学习的精神》之类的文章素材;二是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选择作文素材。多开展如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做小主人的一类活动,以获取直接生活经验,把生活作业的过程写下来。由于生活真实,所以情真意切。如《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等;三是在培养爱好特长中选择作文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从中选择作文素材,这样学生作文的素材角度会宽些。如《学做节目主持人》《我爱画画》等;四是在课外阅读中选择作文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动脑、动手,使学生灵活捕捉作文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把阅读所得到的语文知识付诸实践。阅读的过程,就是消化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充分利用阅读中吸收的营养,让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语文课本的所有文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例。因此,教师要对课本中每篇文章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自觉地读好、学好、写好,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求多得,但求一课一得。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一要注意结合阅读中的审题,让学生学习写作。二要结合阅读中的选材让学生学习写作。三要结合阅读中的谋篇让学生学习写作。四要结合阅读中的立意让学生学习写作。
儿童认识事物,先从观察开始。观察是由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它总是与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看和想结合,使感性上升到理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去感知,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每一个人的思维活动都是靠语言来表达的。只有“思风发于胸襟”才能“言泉流于唇齿”。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指导,教师要努力训练学生做到:语言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思想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即辞能达意,意能称物。
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写作实践和体会,足以使我们得到启示:多读书、熟读书、读各种好书,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读书、死读书、不专心细致地去讀,或者读书量太少,质量不高,写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多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读书过程,是一种读者吸收作品的语言营养,并把作品的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一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即阅读效果;二要保证阅读数量,即遍数与篇数。
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阅读不能代替写作实践,这正如打地基盖房子,阅读只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准备工作,起地基作用,但打好地基并不等于盖好房子一样,这说明二者不可偏于一方。教师要教给学生不但眼勤,而且要手勤。要勤记录好词佳句,勤写读书笔记、日记、读后感等,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写起来纵横自如,开合有度。正向郭老说的“胸藏万汇评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需要提出的是,进行作文指导必须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前提,在乐学、愿学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乐于写作的环境,大量练习,只是相对而言,切忌无节制地练习。否则,就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一原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它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随意拔高。《大纲》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各年级要有所侧重。”二是同一年级每篇作文要有不同的要求,逐步提高。进行作文指导时,要遵循“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模仿到创作,从扶到放到收”的路子,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放胆说,放胆写,眼睛看到什么,心里怎样想,口里就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要让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宋人榭芳说的:“凡学文,初要大胆”,这样才能使初学者“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