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霞
(抚顺市第二十三中学,辽宁 抚顺 11300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其教育价值无法得以充分发挥。而将探究式学习法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从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素质能力转变。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探究式学习的作用体现出来,这是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意识到探究式学习法的重要性,并纷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一学习方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却没有将探究式学习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透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以体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探究式学习法与该理论不谋而合【1】。但是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学习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最终影响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探究问题设置不恰当。探究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其合理性能够对整个探究学习活动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问题难度不合理、缺乏逻辑性、缺乏梯度性,导致探究式学习过于表面,学生无法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当中倡导多样化评价,要求教师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环节并不重视,且以依旧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探究目标是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方向,目标的确定是探究学习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探究式学习法与传统学习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其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2】。因此,在对探究式学习活动目标制定时,教师应当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放在三维目标首要位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对探究式学习目标制定时,教师应当要将其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够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思想境界。2.符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此,探究式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应当要以课程标准为起点。
探究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探究问题的选择。因此,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要注重对探究式问题的选择。为了确保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所选择的探究式问题应当要具有以下特征:启发性、生活性和挑战性。例如,在对“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社会为什么需要规则呢?”由于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学生一时间很难回答【3】。这时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改变提问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要是在公共场所看到他人随地吐痰,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够杜绝这种现象呢?”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该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确保探究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
评价是探究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结论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从而提升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效果。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转变传统“唯分论”的评价模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同时评价的侧重点也应当从探究结果向探究过程转变,比如,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与同伴的合作情况、学生的进步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运用探究式学习法,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要加强对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合理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