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跃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贵州 遵义 563100)
简单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生物学科中所应具备的有利于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例如研究生物学科的理性思维,以及不断探索、敢于质疑的良好品格和精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实施,在各种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需要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从而形成生命观念。具体来说,生命观念包括新物质与能量观念、平衡与稳态观念、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理性思维指的是学生在进行生物知识探索时应具备的良好的理性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理性思维,对生物问题进行推断、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对生物学现象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并加强与各小组间的交流沟通。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往往是死板、无趣的,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们能够更好融入到生物课堂中,提高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指引下,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与课堂氛围。
在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状况。而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隐性问题情境,生成一些生物学问题,并创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情境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也要明白自己的作用,为学生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在经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的生成以后,教师就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学生间交流沟通,合作学习解决,小组间讨论解决,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解决方式,都必须尊重实际,与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相符合。对于生物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教材分析以及进行实验等方式进行。
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总结是对课上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成果,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总结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列表总结法、示意图总结法、联络图总结法、练习总结法等。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使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仅限于知识点的记忆,也能让学生形成完备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进行提问,此种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此种背景下,学生逐渐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对于问题的研究也会更具动力,对最终探求到的答案印象更加深刻,对于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植物生长素”一课中,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说明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之间的联系,教师此时可以应用PPT等设备播放新一组植物照片,照片中穿插一些生长特征不明显的植物,此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播放的办公楼门前的植物与其他植物不同?”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立即提问:“为什么不同?是老师放置错误了吗?”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的兴趣,之后的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思考和发问,产生此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室一直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的教学方法,所以不会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本就存在一定的地位差距,很多学生在“严厉”教师的课堂中不敢发问。因此,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还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实现,例如应用“正反”图片穿插方法、语言引导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