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苏桥镇苏桥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情感教育的功能是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中国文化思想教育,同时,可以帮助小学生激发隐性的学习热情,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运用。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制定各种情感教育措施,加强学习兴趣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你我情感互通,时时的进行交流,形成一种较为融洽的学习氛围,语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养成,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语文教学中建构良好的情感关系进行充足的思考。目前的小学教学之中,很多语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并没有多少反思性,往往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这一刻板的教学思想致使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
情感是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欲求以及愿望之间的关系,人总是能够对外在的刺激产生各种的体验和心理反应,所以说,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一特殊的态度表达。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的主观感受各有不同,比如因失败而感到悲痛,成功而感到愉快等,小学生在成长中总要和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发生关系,体验各种不同的喜、努、哀、乐,都是一种主观体验。语文的情感教学便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下的活动,通过建立一种和谐优良与情感交融的教学,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个体的全面素质发展。
在教学中,效果的衡量并不是查看教师付出了多少,而是查看是否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需求得到了多少满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情感教学对学生的主动思维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做好自身的辅助作用,带领学生投入到充满学习氛围的知识乐园中,积极发挥情感教学的终极作用。良好的情感教学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体验,能够让他们产生良好的兴趣与动机,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学生受到情感教育的启发能够拥有明确的未来目标,将知识的学习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促进个体能力的形成。
从根本上看,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有利于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主旨,这与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是相符合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文的情感教学中,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激活整个课堂,可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多变鲜活的教学形势下,积极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操,打破那些空洞的教条,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的潜能也能被充分的开发出来,发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在情感教育的渗透中,通过长期的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能够达到一种心灵相通的别样滋味,这非简单的语言教学所能实现的效果[2]。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比如学习《莫泊桑拜师》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着教材进行语言宣讲,再顺着文意讲解一番,而文章的内容就摆在学生眼前,学生自己也能看见,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产生师生之间的知识共鸣,课堂气氛自然也不高。充满丰富情感的教师能够采取一些情景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这些体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同时,良好的体态语或者微笑、手势等,都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充分享受课堂带来的愉悦,享受情感教学带来的满足,整个课堂在互动之中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要想充分发挥出情感教学的目的和潜在意义,就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重要部分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比如阅读教学。实际中,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低,本身视野的狭窄,对于课文的理解有难度,需要教师理清阅读中所涵盖的多角度及各层面知识内容,通过导入自身或作者的的心灵感悟和精神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人文内涵,寻找到文本中体现的精神境界。比如在阅读《卢沟桥烽火》课堂中,为了学生能真正的理解九一八事变中民族的热血豪情,引入课前准备好的历史有关的背景知识,与学生共同探究这一故事的原委,提升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开始逐渐的开始淘汰先前的那些旧式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在情感教育渗透中,多媒体有着其本身较高的模拟性和真实性,受到了学生的多方喜爱。为了带来更好的情感摸底效果,教师不妨在情感教学时进行运用,以带来良好的效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给教师自身带来方便。如《烟台的海》等课文中,仅有几副图片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光等来加强对课文的感受力度,能够给予充分的情感体验和想象空间,以各种活泼的形式更好地调动课堂的参与,更有情感趣味。
总之,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承担着比其他教学更重要的教育任务。语文知识中蕴藏着文化与文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通过情感教学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感受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懂得对生活事物进行思考与感悟,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情操,最终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