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高效教育处于学生在学校进行教育的最后阶段,在为社会输入需要的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在不断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当今大学生肩负社会使命,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和看法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警醒,并要在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道路上做出正确指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人才。
2015年“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各方都在其要求下变革。2017年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作为为社会发展输送有用人才的基地,在改革中肩负重要使命。与供给侧相对应的概念是需求侧,结构性供需失衡是产品的提供者和服务者和产品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供给侧改革在解决这一矛盾时指出了解决方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当代大学生在“绝对自由”、“新自由主义”等片面的价值观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深陷“校园贷”,沉迷网络和超前消费等观念,都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利用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方法。
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出发点,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用人才,成为当下的紧迫问题。
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这一矛盾也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的单一和大学生在思想上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于政治需求不仅仅是思想和政治上的需求,职业技能、专业水平、个人发展、社会适应等等都是当今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主要需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育目的,但是当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大多是形式主义教学,检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往往也是一张试卷“60分万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在进入社会生活后,由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效果,学生很容易就陷入了某些社会陷阱,因此在面对这一突出矛盾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进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也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思想政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在当下成为教育学生的基本因素,针对现今社会的发展现状,应当及时引进新的、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发展才是才是相符合的。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也是不够的,应当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社会发展快速的当下,高等学校的教育要迎合学生的思想需求。现阶段,一些片面的思想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方式上,要求教育工作者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出现在公共选修课上,同时也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不再只是一堂考试,不再是“60分万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多种方式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大学生思维活跃,在新鲜事物的接受和新思想的理解方面较为快速,但这也决定了大学生在面对新的观念时,往往不具备鉴别能力,容易在社会发展中走上错误的方向,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不同的思想问题给出不同且具体的教学方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和学生思想需求统一结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时下热点,让学生在各种片面的思想观念中具有鉴别能力,明白自身的价值以及肩负的使命,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渗透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载体上也应当是多元化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各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和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做到统一、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