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茂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700)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深入挖掘最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相比于以往的呆板应试教学而言,其更具有灵活性,它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章程,在教学当中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毕竟发自内心的的热爱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审题能力。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审题时粗心大意,在读题的时候,跳读、错读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做计算题的时候,把“加”看成“减”,“乘”看成“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以来,就会因为粗心导致算错。当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11×49+11×51,11×50+50.当学生在做第一题通过乘法分配律做出来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观察不仔细的同学在做第二题的时候人文50和50可以凑整,而错误地运用了运算定律。此外还有排列数字问题,学生观察的不认真也许会导致题目要求“从小到大”,结果自己做题的时候却“从大到小”。
一直以来,不论是学校和老师所重视的,也是新课标所一直强调的,就是数学老师应该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因为数学问题本身较为抽象,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解题来完成的。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对于小学中端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了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后,会面临更多的提体型,也会学习到更多的解题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其实能很好的分辨出一个孩子思维能力的强弱,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影响了小学生分数的差距。如在学习余数的过程中:“有一班车每次可搭载九人,共48人等待班车,那么一共需要多少趟班车接人。”有学生列出48÷9除不尽的时候边不知所措,或者说是五次,也有的同学说是三次,但是,能够想到隐藏的条件,挖掘出隐含信息的学生就会把得出的数字加上余数,一共是六次。当学生想通了这一点,思路也就打开了。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较为抽象难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分散精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在读题的过程中集中精神,明白题目要求。学生不认真审题,也与小学生往往缺乏耐心和细心有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通过边读边“画线”的方式,将试题上重要的数据标注起来,这样以来,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在审题的时候集中注意力。
其次,面临应用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文字量较多,信息量较大,学生也会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字词,这样以来,就需要老师多引导同学多读题,在遇到学生不了解的字词时,老师可以给同学讲解含义,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认真读题是挖掘题中隐藏条件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数学题中需要学生去认真挖掘的信息有很多,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表格信息等。学生可以通过边读边画的方式认真读题,思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然后自己推想如何去更好的解决问题,解答以后,需要结合题目要求,并根据生活实际仔细像一样,要做到读题认真,思考全面,检查细致才能做好数学问题。
例如,当学习余数的过程中,39块布料,5块布料可以做一件衣服,那么一共可以做几件衣服。结果是39÷5=7,余4,因此只能做七件衣服,相比较上面的例子来说,这些都会导致一部分同学的困惑,但是只要把握了其中的隐含信息,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难了。
在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建立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建立概念模型,对其中的词、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使学生能够深入记住这个概念。如;一公斤的棉花和铁哪个重,在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时,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会回答错误,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练习,突出概念的区别,这样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际的例子往往更加具体,学生也能明白的更为深刻,数学问题虽然抽象,可是一旦建立的对比概念,那么学生在日后审题的过程中便会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当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时,也会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细化,虽然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停留在表面,但是他们通过对比概念,将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从而审题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这样的好处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加牢固,也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要积极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题能力和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断地使学生提高自己,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