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立德树人,重视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求教师应当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需求与难点,同时根据初中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与个性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开放、愉悦、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表达,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学效果有效落实。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创新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项目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方式,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能,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开放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利用视频、动画、游戏、故事等方法,结合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效果提升。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漳州送信女孩林奕轩的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林奕轩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五中学初一的一名学生,林奕轩同学从进入小学开始就期待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小信鸽”——为村民送信,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都及时把每一封信、每一份报纸送到村民手中。每次送完信,她还耐心地为不识字的阿公阿婆读信。曾获福建省、漳州市“美德少年”、全国第二批“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林奕轩的视频引入课程,通过直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视频的观看,我们可以在林奕轩的身上学习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并借助本课内容与视频引发的思考和收获,拟定一份奉献社会的行动计划书。教师通过视频,形象直观引发学生感悟;学生感受交流,体会奉献社会的意义;拟定计划书引导思考,奉献社会付诸行动,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处处蕴含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引导学习的有效途径,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道德法治课程的距离,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习惯,从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收集一些学生与家人之间亲密相处的照片或视频,制作成为教学短片,在课上进行播放,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想一想自己与父母亲人之间发生过的难忘或有趣的事,并在课后为父母或亲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亲情之爱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珍惜亲情,感念父母之爱的正确认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培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着责任感缺失、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家长过于爱护,一手包办,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过度依赖。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家长与学校共同的力量,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通过举行一些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亲子日、公共活动日、校外实践活动、家长恳谈会等,同时借助家长群等工具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传递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帮助家长在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形成正确的认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改变一手包办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支撑。
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资源,开展教育。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疏散演练、雷锋纪念日、博爱行动、国旗下演讲。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革命纪念馆、地方博物馆等。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中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各个学科的创新与变革,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需要结合多种思路与方法,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当中,转变过往的教学思路,以创新和开阔的眼光看待当前的教学工作,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依托,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指导,利用贴近生活的教师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进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渗透,从而逐渐形成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