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彦辉
(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狮子完小,湖南 邵阳 422200)
笔者自任教以来,不忘教育者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使教学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根据多年《道德与法治》一线教学,有些粗浅反思。
根据我们乡镇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不管是我们的学校还是教师,都存在着对《道德与法治》课缺乏充分重视的问题。一是体现在一直把语文、数学及英语当主课,把《道德与法治》等课当辅课。绝大多数的学校设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脱离了学生实际以及时代发展的步伐,令教学缺少科学性。二是由于乡镇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一些教学观念有局限性,道德与法治课往往也处于次要位置,经常会让位给主要学科。教师平时也不会花很多时间进行教学,有些道德与法治课停留在课上念念课本完事,导致学生考试之前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复习。三是学校的德育工作与课程联系不紧密,让部分有想法的教师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想法和报复,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缺理论支撑难以实施。这些不重视使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遇到了困难。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育同样需要新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老套的问题,只讲书本,只使用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大量的书本知识进行的堆积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容易产生反感思想,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在教学中急需改变。
学习,永远都不是仅学习书本知识,仅会做试题做试卷那么简单。特别是关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道德与法治课应摆在教师教学的要位置。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因地制宜、因年级实施教学计划。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同,低年级普遍存在上课精神不集中问题。要进行分类备课,不单纯的讲理论知识,对学生们容易走神,甚至想睡觉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对高年级学生采取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多媒体教学,让他们理解课本知识;对低年级学生采取互动展示活动,比如给他们布置学习任务,准备些小故事,制作一些小物件,课上与同学们分享,让他们从中懂得道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到了知识。
新时期对道德方面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应试学科。平时教师在备课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案例式的搞好教学设计;上课时要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情境式地将学习内容分解,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创新教学模式来推动课本知识;在完成知识点教学后,要设计不同的测试试题,巩固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层面的内容,体现教学内涵。
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校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防止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容易犯错、犯规、甚至犯法而误入歧途。笔者觉得要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日常教学中要开展体验性教学,对学生思想行为加以引导和教育。比如,在要低年级学生学“开开心心上学去”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去过马路,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尊重老人,在过马路时看见老人提东西,引导学生搀扶帮助老人,帮老人提东西过马路。在学校讲“安全知识”时,举例告知或提问增加学生记忆,如陌生人给东西不能吃;不能下河摸鱼、洗澡;弹珠、弹弓不能带来学校玩;电、煤气等是危险物,使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一个安全、文明的国家,是不允许存在任何危险行为的。
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也只有拥有社会责任感了,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做违法的事。像我们的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是我们中华民族及世界华人引以为傲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让自己、家长骄傲的人,也能成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最后也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与家庭、家长密切相关。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切实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提升。在教“孝顺、感恩”时,要让学生想一想家长平时在家不但要工作,还要干家务,尤其是农村的多数孩子家长一般远离家乡在外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带。引导学生明白家长的辛苦,能够在生活中帮助家里倒垃圾、洗碗、扫地、端茶送水、做饭。开展让学生为家长洗一次脚等活动,有条件的拍视频或照片发教师,然后在全班公开。让学生感受家长平时为了自己而辛苦工作,感受下自己帮家长洗脚的心情,引导学生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并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周围环境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教学带来了难度。但农村教师要将站在客观立场,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创新方式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德育与课程有机结合,把实践与课本相融合,开展能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